[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磁场提高铁锰复合氧化物除砷效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81427.5 | 申请日: | 2015-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6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席北斗;谷云东;龚斌;赵颖;刘文芳;高如泰;李瑞;李晓光;杨天学;李曹乐;郝艳;王丽君;彭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48 | 分类号: | C02F1/48;C02F1/28;C02F1/72;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锰复合氧化物 磁场 去除 铁锰氧化物 还原 水体 施加 混合反应器 砷污染水体 快速反应 快速氧化 砷污染物 稳恒磁场 净化 可用 水中 吸附 地表水 地下水 外部 | ||
一种利用磁场提高铁锰复合氧化物除砷效率的方法,在铁锰复合氧化物固定床周围施加磁场,含As(Ⅲ)和As(Ⅴ)水通过该铁锰复合氧化物固定床得到净化;或在含As(Ⅲ)和As(Ⅴ)的水中加入铁锰复合氧化物,在完全混合反应器外部施加磁场,实现铁锰氧化物与As(Ⅲ)和As(Ⅴ)的快速反应从而使水得到净化。本发明提高了MnO2被还原的速度。利用稳恒磁场能够促进铁锰氧化物的还原,促使砷污染水体中的As(Ⅲ)被快速氧化成As(Ⅴ)进而被吸附去除。本发明利用磁场提高铁锰复合氧化物对水体中砷的去除效率,该方法可用于去除地下水、地表水等各类水体中砷污染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稳恒磁场提高铁锰复合氧化物除砷效率的方法。
技术背景
砷及砷化合物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美国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NlEHS)、美国环保局(USEPA)等诸多权威机构所公认的致癌物。长期饮用高砷水,会引起黑脚病、神经痛、血管损伤以及增加心脏病发病,所以我国在2006年12月颁布的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生活饮用水中砷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0μg/L。
据调查,我国饮水中砷的浓度在30~49μg/L范围内的饮用人口为902万人,水中砷浓度为50~99μg/L的饮用人口为334万人,而水中砷浓度超过100μg/L的饮用人口为229万人。新疆、内蒙古、陕西、贵州、吉林、宁夏、青海等省、自治区的一些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饮用水中砷超标的问题,而且已经在人群中引起了砷中毒的现象,中毒地区范围之大已经远远超过孟加拉国。故在中国发展高效、价廉的方法去除饮用水中的砷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吸附法除砷是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除砷技术,其因具有使用简便、经济、可再生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铁氧化物因具有表面电荷高、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对许多有机或无机污染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但研究发现铁氧化物对As(Ⅲ)的去除效果远低于As(Ⅴ)的效果,而锰氧化物具有较强氧化活性,将具有丰富活性吸附位的铁氧化物与具有较强氧化能力的锰氧化物进行复合,可获得能同时有效去除As(Ⅲ)和As(Ⅴ)的除砷材料。但如何进一步提高铁锰复合氧化物的活性,提高其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仍需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磁场提高铁锰复合氧化物除砷效率的方法,以提高铁锰复合氧化物除砷性能,提高铁锰氧化物的反应活性、拓宽其使用的有效pH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磁场提高铁锰复合氧化物除砷效率的方法,是在铁锰复合氧化物固定床周围施加磁场,含As(Ⅲ)/As(Ⅴ)水通过该铁锰复合氧化物固定床得到净化;或
在含As(Ⅲ)和As(Ⅴ)的水中加入铁锰复合氧化物,在完全混合反应器外部施加磁场,实现铁锰氧化物与As(Ⅲ)和As(Ⅴ)的快速反应从而使水得到净化。
所述的方法,其中,含As(Ⅲ)和As(Ⅴ)水的pH值为3.5-9.0。
所述的方法,其中,磁场为低温超导磁场。
所述的方法,其中,磁场强度>40mT。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稳恒磁场能够提高铁锰氧化物的反应活性,在稳恒磁场作用下,MnO2分子的外层未成对电子的自旋方式会发生改变,导致体系的熵发生改变,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了MnO2被还原的速度,利用稳恒磁场能够促进铁锰氧化物的还原,当用铁锰氧化物处理As(Ⅲ)/As(Ⅴ)溶液时,就促使砷污染水体中的As(Ⅲ)被快速氧化成As(Ⅴ)进而被吸附去除,对水体中的As(Ⅲ)和As(Ⅴ)的同时去除达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在外加稳恒磁场的作用下,铁锰复合氧化物用于除砷的有效pH范围也得以拓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14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