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收纳容器、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液体导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73094.1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9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小幡雄也;石永博之;向井佳代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B41J2/17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李鹏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收纳 容器 排出 装置 以及 导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例如涉及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可排出墨水的喷墨记录头以及具备该喷墨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等的液体收纳容器、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液体导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从液体排出头具备的喷嘴排出液体(以下,也称为墨水)进行记录的液体排出装置中,存在着纸屑等杂物、气泡进入喷嘴而发生排出不良、图像的杂乱之类的不良情况的问题。而且,在液体排出装置长时间不使用时,喷嘴内的墨水的浓度增加且其粘度也增加。其理由是,喷嘴内的墨水的水分从喷嘴蒸发。有时该粘度增加了的墨水(增粘墨水)会在喷嘴引起堵塞。当增粘墨水在喷嘴引起堵塞时,存在着无法从该喷嘴排出墨水的不排出的情况。
因此,出于喷嘴内的气泡、异物等的除去、对由增粘墨水引起的堵塞发生的方式、消除产生的堵塞的目的,已知通过从喷嘴排出墨水或者强制性地抽吸来使墨水排出状态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恢复处理的技术。在这样的恢复处理中排出或抽吸的墨水(废墨水)经由恢复机构储存到液体排出装置具备的废墨水容器中。在该情况下,废墨水容器的容量小的话考虑废墨水会从废墨水容器漏出,因此废墨水容器需要有足够的容量。然而,随着近些年装置的小型化(省空间化)的要求,难以设置具备充分的容量的废墨水容器。
相对于此,在日本特开2002-52741中,记载了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具备墨水容器,设有将从记录头排出的废墨水接收到墨水容器内的开口部。
而且,在日本特开2000-141704中,记载了以墨水容器内的吸收体吸收从记录头回收的墨水的回收机构。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2-52741和日本特开2000-141704中,将回收到墨水容器内的废墨水与未用于记录的墨水混合再次用于记录。废墨水增粘或者混入有异物,因此将混合有废墨水的墨水供给到记录头的话,会导致喷嘴的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液体收纳容器为,在具备液体吸收体,能够将该液体吸收体吸收的第一液体从供给口供给到液体排出头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具有:导入口,设置成将未供给到所述液体排出头的第二液体引导至所述液体吸收体;以及防止构件,使得通过所述导入口引导至所述液体吸收体的所述第二液体不与所述第一液体混合。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通过下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以及附图)而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A是具备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排出头的记录头的记录装置的概要结构。
图1B是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2是图1A的记录装置中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3A是墨水容器的上表面连接前的剖视图。
图3B是墨水容器的上表面连接前的俯视图。
图3C是墨水容器的上表面连接后的剖视图。
图3D是墨水容器的上表面连接后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记录头的放大图。
图5A是墨水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5B是墨水保持部件的剖视图。
图6A是墨水静止时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B是示出墨水保持部件的图。
图7A是记录时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B是记录时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C是记录时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A是向记录头内导入外部气体时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B是向缓冲区内加压时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C是使缓冲区内的空气流入记录头时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A是在记录头的清扫时向墨水室内加压时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B是在记录头的清扫时向墨水室内加压时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C是在记录头的清扫时向墨水室内加压时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A是记录头内加压后的记录头的清扫时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B是记录头内加压后的记录头的清扫时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A是非记录墨水环流时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B是非记录墨水环流时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C是非记录墨水环流时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D是非记录墨水环流时的墨水的供给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未经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30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