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换通信网络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69872.X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2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曾超;韦钰达;张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14 | 分类号: | H04W36/14;H04W36/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换 通信 网络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切换通信网络的方法,应用在移动终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启动第一通信网络的数据连接后,以第一设定周期轮循监测所述移动终端所支持的至少一个通信网络的至少一个信号强度;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强度中高于第一设定阈值的第一信号强度;
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的持续时间;
如果所述持续时间超过第二设定阈值,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二通信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之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强度中低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的第二信号强度在设定时间段内的强度变化;
如果所述强度变化超过第三设定阈值,监测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是否在设定时间段内持续高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
如果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持续高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三通信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监测到的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强度通过拟合方法得到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强度对应的至少一个信号强度曲线;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强度曲线确定未来设定时间段内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未来设定时间段内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切换所述移动终端的通信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未来设定时间段内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切换所述移动终端的通信网络,包括:
确定所述未来设定时间段内的信号强度是否高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
如果所述未来设定时间段内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切换到所述未来设定时间段内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对应的第三通信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强度均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强度对应的至少一个网络速度;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网络速度中高于第四设定阈值的第一网络速度;
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一网络速度对应的第四通信网络。
6.一种切换通信网络的装置,应用在移动终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监测模块,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启动第一通信网络的数据连接后,以第一设定周期轮循监测所述移动终端所支持的至少一个通信网络的至少一个信号强度;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监测模块监测到的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强度中高于第一设定阈值的第一信号强度;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的持续时间;
第一切换模块,被配置为如果所述持续时间超过第二设定阈值,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二通信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切换模块将所述移动终端切换到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之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强度中低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的第二信号强度在设定时间段内的强度变化;
第二监测模块,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强度变化超过第三设定阈值,监测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是否在设定时间段内持续高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
第二切换模块,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第二监测模块监测到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持续高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三通信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曲线拟合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监测模块监测到的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强度通过拟合方法得到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强度对应的至少一个信号强度曲线;
第四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曲线拟合模块拟合得到的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强度曲线确定未来设定时间段内的信号强度;
第五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四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未来设定时间段内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切换所述移动终端的通信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987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长板板面
- 下一篇:一种高尔夫挥杆演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