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升力系统全机加载动态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7023.0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1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左朋杰;张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贾萌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力 系统 加载 动态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高升力系统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升力系统全机加载动态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的高升力系统试验中,由于设计思想等的限制,高升力系统运动功能检查试验仅在翼盒、机身加载而增升装置不加载;此时,驱动增升装置的高升力系统基本处于不受载情况,因而与实际的飞行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和不真实的。这样的试验,不能检验飞机高升力系统设计及制造工艺等的影响,飞机飞行试验存在很大的隐患。由于全行程增升装置随动加载系统非常昂贵,在以往的飞机静力试验中还未见使用。这样,对于新研制的飞机,没有可靠的试验方法来验证高升力系统设计,并为飞机首飞及其后的飞行试验提供地面试验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升力系统全机加载动态试验方法,以解决目前的高升力系统设计试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升力系统全机加载动态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待测飞机的增升装置的翼面上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加载点;
步骤二、加载系统中的加载作动器的加载端分别与所述多个加载点连接,以使得所述加载作动器通过所述多个加载点给所述增升装置的翼面加载气动载荷;
步骤三、通过驱动系统驱动所述增升装置进行逐级偏转,偏转至一个预定角度时;
步骤四、通过所述加载作动器向所述增升装置的翼面逐级加载气动载荷,并判断在所述预定角度下,气动载荷逐级加载至极限载荷过程中是否有故障复现,若是,记录故障复现时的所述增升装置的预定角度以及所述气动载荷加载量,试验完成;否则,进行步骤五;
另外,在所述加载作动器加载气动载荷同时,在所述待测飞机的机身上加载与所述加载作动器加载的气动载荷相平衡的配平载荷;
步骤五、所述增升装置偏转至下一个预定角度,并重复步骤四。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加载作动器的加载端的端部通过多根柔性加载件分别与所述多个加载点连接。
可选地,所述加载作动器的挂点到所述加载点的距离为15m。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增升装置每次偏转2°~4°。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四中,所述气动载荷极限载荷为100%的总载荷,加载从0开始;
在65%之前,以5%为一级逐级加载;到65%之后,以2%为一级逐级加载。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四中,所述气动载荷极限载荷为100%的总载荷,加载从0开始;
在50%之前,以5%为一级逐级加载;到50%之后,以1%为一级逐级加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高升力系统全机加载动态试验方法,通过加载作动器向一预定角度状态下的增升装置的翼面逐级加载气动载荷,并判断在预定角度下,气动载荷逐级加载至极限载荷过程中是否有故障复现,从而得到飞机故障时的加载载荷大小,能够真实模拟飞机高升力系统的真实飞行情况,证试验高升力系统/相关的增升装置/翼盒等在全机试验中的受力状态与空中情况一致,并解决飞机重大飞行故障;另外,本专利突破了动态驱动/协调加载技术,从本质上改变了以往的试验方法的严重不足和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升力系统全机加载动态试验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升力系统全机加载动态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待测飞机的增升装置的翼面上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加载点。
步骤二、加载系统中的加载作动器的加载端分别通过可以胶布带或拉压垫固定在翼面上,与多个加载点连接,以使得加载作动器通过多个加载点给增升装置的翼面加载气动载荷。进一步,在步骤二中,加载作动器的加载端的端部通过多根柔性加载件分别与多个加载点连接。
并且,本发明中要保证加载作动器挂点距增升装置足够远,以保证增升装置作小角度运动对载荷方向产生的影响足够小(小于1%),优选地,加载作动器的挂点到加载点的距离为1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70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