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厨垃圾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6745.4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3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白文;白云天;席泽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水木清辉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9 | 代理人: | 王桂霞 |
地址: | 10014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处理 装置 | ||
1.一种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热源泵,所述空气热源泵对液体进行加热并以液体为导热介质,所述空气热源泵具有接收液体进入其内的进液口和允许加热后的液体流出的出液口;
加热夹套,所述加热夹套具有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形成的内腔用来盛放餐厨垃圾,所述内腔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外腔,在所述外腔内设置有环绕所述内壳体的外壁盘旋的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的一端具有进液口,所述液体通道的另一端具有出液口,所述加热夹套设有伸入所述内腔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液体管路,包括连接所述空气热源泵的出液口与所述加热夹套的液体通道的进液口的第一液体管路和连接所述空气热源泵的进液口与所述加热夹套的液体通道的出液口的第二液体管路,所述第二液体管路上还设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设有用于对所述储液箱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的应急加热管;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空气热源泵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传送来的温度及对控制装置设置的温度控制所述空气热源泵的开启和关闭;
热量回收装置,所述热量回收装置包括空气引导管和设在所述空气热源泵的进气口处的热交换器,所述空气引导管一端与所述内腔的出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连通将所述加热夹套的内腔内的热空气引导至所述热交换器对所述空气热源泵的进气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热源泵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传送的温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时自动开启,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为12℃-80℃中的任一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为45℃-70℃中的任一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餐厨垃圾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温度的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应急加热管和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连接以在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传来的温度低于设定的第二温度时开启所述应急加热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收到所述空气热源泵的故障信息时开启所述应急加热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体管路上还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加热夹套与所述储液箱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夹套设有与所述加热夹套的液体通道相通的安全阀,所述加热夹套还设有探测所述液体通道内液位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安全阀和液位传感器分别连接以在所述液位传感器探测并传送的液位超过设定的液位时打开所述安全阀。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夹套设有与所述液体通道的最下端相通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有排液阀。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或5-8中任一项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夹套还设有与所述液体通道相通的排气孔以在液体被加热的过程中排出所述液体通道内产生的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夹套设有与所述排气孔相通的冷凝装置将所述气体冷却为液体并使其流回所述液体通道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或5-8中任一项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管路在靠近所述空气热源泵的出液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阀门,在靠近所述加热夹套的液体通道的进液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液体管路在靠近所述空气热源泵的进液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阀门,在靠近所述加热夹套的液体通道的出液口的位置设置有第四阀门,在循环泵和储液箱之间设有第五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水木清辉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水木清辉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674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