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水钻井表层导管送入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5639.4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1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孙宝江;张宁;李昊;高永海;闫国民;黄名召;徐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事业部 |
主分类号: | E21B23/00 | 分类号: | E21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水 钻井 表层 导管 送入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油气钻探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深水钻井时表层导管的送入工具,用于将导管送入到位后可解脱钻杆继续钻进。
背景技术
在海洋深水钻井中,表层导管是整个深水油井建造过程中安装的第一层套管,它为其后所有的套管及井口设备提供结构支撑。采用喷射下导管的方法下入表层导管具有节省钻井时间、无需固井及保护地层等优点,其作业需借助高效可靠的送入工具。
目前,我国深水钻井表层导管送入工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南海深水钻井中采用的喷射下导管技术作业者多为国外石油公司,他们只提供现场服务,不对外公开工艺技术和销售产品工具,其关键部分和核心资料保密,作业费用高昂,因此给我国深水钻井作业带来了许多困难。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深水钻井表层导管送入工具,通过钻杆带动心轴的上提、下放及旋转运动,实现送入工具与导管的锁定与解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深水钻井表层导管送入工具,包括:心轴、内套筒、外套筒、本体;其中:心轴外依次设有内套筒、外套筒、本体;内套筒可以相对于心轴上下滑动而不能转动,外套筒与内套筒通过传动螺纹副连接,本体坐落在内套筒上;止动爪贯穿本体,可以沿水平径向滑动;防旋转销贯穿本体、外套筒,使外套筒在本体内只能上下移动而无法旋转。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深水钻井表层导管送入工具能够实现送入工具与导管的锁紧和解锁,导管下至预定深度后,实现钻具与导管的脱离,继续二开钻进。
2、深水钻井表层导管送入工具的上部采用侧向返排孔设计,能够实现钻井液携带岩屑的侧向返出,防止岩屑在井口附近堆积和阻碍指示棒的观察。
3、深水钻井表层导管送入工具的下部采用肋板结构设计,能够提供工具本体有效支持力,并且具有防止送入工具与导管头旋转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深水钻井表层导管送入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C-C向剖视示意图;
图5为心轴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导管头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深水钻井表层导管送入工具与导管头配合示意图;
图中:1、心轴;11、中心孔;12、竖向槽;13、凸台;14、阶梯槽;2、内套筒;21、剪切销钉;22、定位键;3、外套筒;31、指示棒;32、变径槽;33、防旋转槽;4、本体;41、密封盖;42、返排孔;43、止动爪;44、防旋转销;45、肋板;5、导管头;51、环形凹槽;52、斜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深水钻井表层导管送入工具,包括:心轴1、内套筒2、外套筒3、本体4;其中:心轴1外依次设有内套筒2、外套筒3、本体4;内套筒2可以相对于心轴1上下滑动而不能转动,外套筒3与内套筒通过传动螺纹副连接,本体4坐落在内套筒2上;防旋转销44贯穿本体4、外套筒3,使外套筒3在本体4内只能上下移动而无法旋转。
心轴1为空心轴,心轴1设有中心孔11,中心孔11为钻井液循环通道;心轴1上端设有内螺纹,心轴1通过内螺纹与上部钻杆连接,通过上部钻杆的上提、下放与旋转可以控制工具的工作;心轴1下端设有外螺纹,通过外螺纹与下部钻杆连接,通过下部钻杆连接底部钻具组合向下钻进。
如图5所示,心轴1顶端外壁上位于同一高度处设有四个相同的竖向槽12,四个竖向槽12沿圆周均布;心轴1下部设有凸台13,凸台13外壁上位于同一高度处设有四个相同的阶梯槽14,四个阶梯槽14沿圆周均分布;每个阶梯槽14由一个横凹槽和两个竖凹槽组成,横凹槽为沿圆周方向的圆弧形凹槽,两个竖凹槽位于横凹槽的两端,并分别由横凹槽的两端向相反方向延伸,向上延伸的竖凹槽顶端开口。
内套筒2为管状结构,上部的内径与心轴1上部外径相同,下部内径与心轴1凸台13的外径相同;内套筒2顶端位于同一高度处固定有四个剪切销钉21,四个剪切销钉21沿圆周对称分布,剪切销钉21伸入心轴1上部的竖向槽12内,使得内套筒2在相对于心轴1只能轴向上下滑动而无法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事业部,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事业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56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地质钻孔孔内坠落物的打捞装置
- 下一篇:一种正反循环潜孔锤转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