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采油井筒内壁腐蚀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47848.6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1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竟成;赵海洋;欧阳冬;丁保东;廖冲春;颜邦民;李淑杰;张建军;董瑞强;曾顺鹏;杨浩珑;刘菊梅;邢钰;何晓庆;徐春碧;虞朝阳;蒋俊龙;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B41/02 | 分类号: | E21B41/02;C09K8/54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7 | 代理人: | 王玉芝,陈英俊 |
地址: | 40133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采油 井筒 内壁 腐蚀 方法 | ||
1.一种抑制采油井筒内壁腐蚀的方法,包括:
向井筒内壁注入固含量为10-50%、温度为30-90℃的硅锆复合液,在所述井筒内壁上形成沉淀膜;
向所述沉淀膜注入浓度为500-5000mg/L的复合缓蚀剂,在所述沉淀膜的基础上形成动态的吸附膜;其中,
所述复合缓蚀剂由烷基烯酸、多乙烯多胺,硫基化合物、甲醛、磷酸、亚磷酸和二乙醇胺制备而成;其中,
所述烷基烯酸为十八烯酸,所述多乙烯多胺为四乙烯五胺或二乙烯三胺,所述硫基化合物为硫脲或巯基丙酸;以及,
在制备所述复合缓蚀剂的过程中,
将十八烯酸、二乙烯三胺和巯基丙酸复配成缓蚀剂一;
将十八烯酸、四乙烯五胺、硫脲、甲醛、亚磷酸、二乙醇胺、磷酸复配成缓蚀剂二;
将所述缓蚀剂一和缓蚀剂二复配获得所述复合缓蚀剂;其中,
所述缓蚀剂一的制作过程包括:
在反应釜内加入3公斤十八烯酸,开启搅拌并将所述反应釜升温至70℃,向所述反应釜内加入0.5公斤二乙烯三胺,再向所述反应釜内通氮气,同时将所述反应釜升温至120℃恒温反应1小时,然后将所述反应釜升至180℃恒温反应2小时,再将所述反应釜升温至230℃恒温反应4小时,然后将所述反应釜降温至100℃以下,向所述反应釜内加入0.5公斤巯基丙酸,最后将所述反应釜升温至130℃恒温反应4小时,获得所述缓蚀剂一;
所述缓蚀剂二的制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1:将2公斤十八烯酸、1公斤四乙烯五胺和0.3公斤硫脲加入反应釜后通氮气升温至120℃时,升温直至有水生成,然后将所述反应釜升温至180℃恒温反应1小时,最后将所述反应釜降温至30℃以下获得中间体一;
S2:将1公斤甲醛和1公斤亚磷酸加入反应釜,并密封所述反应釜的加料口升温至90℃恒温反应1小时,将所述反应釜降温至30℃以下,获得中间体二;
S3:在反应釜内加入1公斤二乙醇胺和0.5公斤磷酸,搅拌30分钟,获得中间体三;
S4:将中间体一、中间体二和中间体三混合获得所述缓蚀剂二;
上述步骤S1-S3不分先后顺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采油井筒内壁腐蚀的方法,其中,所述硅锆复合液的制作过程包括:
步骤1:在温度为20-80℃的醋酸中水解硅氧烷1-6小时,冷却陈化得到硅烷液;
步骤2:在所述硅烷液中加入氟锆酸铵、钼酸钠、硼酸、柠檬酸、二乙醇胺,将复配好的硅烷液的pH值调至5-6,获得所述硅锆复合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采油井筒内壁腐蚀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醋酸的水解温度为40-70℃,所述硅氧烷的水解时间为2小时,冷却陈化时间为24小时,其中,所述硅氧烷为乙烯基硅氧烷或环氧基硅氧烷;
在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氟锆酸铵、所述钼酸钠、所述硼酸、所述柠檬酸和所述二乙醇胺依次加入所述硅烷液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抑制采油井筒内壁腐蚀的方法,其中,
所述硅氧烷在醋酸中的水解温度为6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采油井筒内壁腐蚀的方法,其中,
所述缓蚀剂一和所述缓蚀剂二的复配比例为1: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采油井筒内壁腐蚀的方法,其中,
所述复合缓蚀剂的浓度为1000-2000mg/L。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采油井筒内壁腐蚀的方法,其中,
所述硅锆复合液的温度为40-70℃,固含量为20-4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采油井筒内壁腐蚀的方法,其中,
所述硅锆复合液的温度为60℃,固含量为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784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