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料流水线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31318.2 | 申请日: | 2015-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0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孙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02 | 分类号: | B65H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水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具体是上料流水线机构。
背景技术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成本的逐升,自动化行业的兴起,自动化设备的广泛使用,已是无法取代的,而自动化设备这一重要的工具的大力推广,可以给各行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加产值效益。
自动化应用的初步即由人上下料转变为机器自动上下料,上下料的装置各种各样,流水线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流水线上下料机构大多采用夹手对物料进行上下料操作,对于某些薄软材质的上下料,夹手就无法使用,而且,大多数上下料机构在上料时,由于其三段式结构,必须加一条中间停留的皮带线,还需要单独配置一个电机装置。目前还没有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要设置多余电机的专门用于某些薄软材质的上料流水线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要设置多余电机的专门用于某些薄软材质的上料流水线机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上料流水线机构,包括第二段皮带线、升降模组、电机、松紧调节轮、第一段皮带线、从动皮带轮、主动轮、升降气缸、隔断轮,其特征在于主动轮设置在电机上,从动皮带轮与主动轮连接,松紧调节轮设置在从动皮带轮之上,第一段皮带线设置在松紧调节轮之上,第二段皮带线设置在第一段皮带线后侧,并与第一段皮带线持平,升降模组设置在第二段皮带线下方,升降模组下方设置升降气缸。电机选用伺服驱动。升降模组包含两根导轨。第二段皮带线长度至少为载具长度。
实际使用中,主动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电机转动带动主动轮旋转,进而带动从动皮带轮转动,最终带动第一段皮带线、第二段皮带线流动,其中松紧调节轮可以左右移动,调节第一段皮带线、第二段皮带线的张紧力,第一段皮带线和第二段皮带线被隔断轮所间隔,电机作间歇运动,当产品运动到第二段皮带线上方时,电机停止转动,升降模组被升降气缸所抬升,实现了产品下表面和载具面的充分接触,这样在吸盘吸取产品时,不会破坏产品,取料完成后,升降模组下降,接受下一产品。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后视结构示意图,其中:
1—第二段皮带线,2—升降模组,3—电机,4—松紧调节轮,5—第一段皮带线,6—从动皮带轮,7—主动轮,8—升降气缸,9—隔断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上料流水线机构,包括第二段皮带线1、升降模组2、电机3、松紧调节轮4、第一段皮带线5、从动皮带轮6、主动轮7、升降气缸8、隔断轮9,其特征在于主动轮7设置在电机3上,从动皮带轮6与主动轮7连接,松紧调节轮4设置在从动皮带轮6之上,第一段皮带线5设置在松紧调节轮4之上,第二段皮带线1设置在第一段皮带线5后侧,并与第一段皮带线5持平,升降模组2设置在第二段皮带线1下方,升降模组2下方设置升降气缸8。电机3选用伺服驱动。升降模组2包含两根导轨。第二段皮带线1长度至少为载具长度。
实际使用中,主动轮7在电机3的输出轴上,电机3转动带动主动轮7旋转,进而带动从动皮带轮6转动,最终带动第一段皮带线5、第二段皮带线1流动,其中松紧调节轮4可以左右移动,调节第一段皮带线5、第二段皮带线1的张紧力,第一段皮带线5和第二段皮带线1被隔断轮9所间隔,电机3作间歇运动,当产品运动到第二段皮带线1上方时,电机3停止转动,升降模组2被升降气缸8所抬升,实现了产品下表面和载具面的充分接触,这样在吸盘吸取产品时,不会破坏产品,取料完成后,升降模组2下降,接受下一产品。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13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