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电动平衡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28631.0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2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应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佳伟 |
主分类号: | A63C17/00 | 分类号: | A63C17/00;A63C17/04;A63C17/12;A63C1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89 | 代理人: | 郭晓华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电动 平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其承载人的两个平台可以相互扭动进而驱动行走。
背景技术
新型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
目前的新型电动平衡车一般都具有一个操作杆;使用者站在平衡车的脚踏平台上对操作杆进行操作,从而前进、后退及停止,这样的控制也称“手控”。目前平衡车的脚踏平台一般是一块板状的平板,其在使用过程中始终是保持水平状态,无法相对转动,所以无法让使用者仅仅通过利用脚部即可对平衡车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包括内盖,所述内盖包括成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
转动机构,固定于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之间,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通过该转动机构实现转动连接;
两个车轮,分别自所述内盖相对的两侧延伸而出,固定在内盖的两侧且可绕内盖转动;
电力驱动系统,该电力驱动系统固定在所述内盖上,其包括电源、控制器及多个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内盖上;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多个传感器、电源和轮毂电机,所述控制器根据传感器传输的感测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驱动相应的车轮转动;
其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一轴套,所述轴套相对的两端分别伸入到所述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所述第一内盖、第二内盖均可相对所述轴套转动;
所述传感器包括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接收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的感测信号以控制轮毂电机是否改变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轴套为轴向中空结构,供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中间的连接线通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具有与所述轴套相对应的圆柱形的筒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转动机构进一步包括两个轴承,所述轴承和轴套从外至内安装在该筒体内,其中,所述两个轴承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内盖与第二内盖的筒体内,所述轴套转动固定在两个轴承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转动机构进一步包括两个卡簧分别设置在筒体的两端,所述轴承和轴套从外至内通过卡簧安装在该筒体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安装在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之间的限位轴,其中,限位轴的一端固定第一内盖,另一端伸入到第二内盖,第二内盖设置有与所述限位轴对应的限位槽,藉由所述限位轴与限位槽的配合,可限制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之间的最大转动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车轮包括轮毂电机、轮体及轮胎,所述轮毂电机密封固定在轮体中,所述轮胎环绕所述轮体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传感器还包括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感应使用者是否站立于电动平衡车上以开启或关闭,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感应开关的感测信号以控制轮毂电机是否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具有装饰灯,设置于底盖。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顶盖还具有二个提示板,两个提示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其中一个提示板显示电源的剩余电量,另一个提示板显示新型电动平衡车的工作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感应开关为红外光电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新型电动平衡车还包括充电接口,充电接口设置于底盖。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新型电动平衡车还包括接口盖,接口盖遮盖充电接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顶盖具有两个弧形凸起,两个弧形凸起分别位于两个车轮的上方且覆盖车轮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顶盖和底盖为塑料,内盖为铝合金。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控制器具有存储单元和校正单元,存储单元存储新型电动平衡车的初始平衡状态,校正单元对新型电动平衡车的当下平衡状态进行校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佳伟,未经应佳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86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