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遥控对码方法、装置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20891.3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3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孙学斌;刘旭凤;郭富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23/04 | 分类号: | G08C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娄冬梅;黄健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控设备 应答信号 红外遥控 对码 强度信息 遥控设备 编码方式 对码信号 信息确定 红外遥控设备 发送 用户使用 可识别 返回 节约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遥控对码方法、装置和设备。红外遥控设备首先向被控设备发送包括具有至少两个不同幅值的对码信号,之后收到被控设备返回至少一个包括具有强度信息值的应答信号后,将应答信号中包含强度信息值最大的应答信号确定为目标被控设备的应答信号,之后根据目标被控设备的应答信号中的码值信息确定所述遥控设备的编码方式。该红外遥控对码方法,遥控设备通过向被控设备发送包括至少两个不同幅值的对码信号,之后根据被控设备返回的不同强度信息值的应答信号确定目标被控设备,从而根据目标被控设备可识别的码值信息确定遥控设备的编码方式,该红外遥控对码方法简单,效率高,利于用户使用,节约用户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电遥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红外遥控对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走进了千家万户,现有的大多数的家用电器主要采用红外遥控器进行控制。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的家用电器可识别的红外线编码不同,因此,家庭中每种家电都配备有自己的遥控器,每个遥控器根据其自身设置的编码方式,来分别控制不同的被控设备,在家庭家用电器较多时,大量的遥控器非常不利于用户使用,影响用户体验。
目前,为了解决家庭遥控器数量多而不利于用户使用的问题,出现了一种万能遥控器。万能遥控器主要是针对市场上常用的家庭电器设置的通用遥控器,首先将不同的家庭电器可识别的编码方式预先存储在遥控器中,并为不同的家庭电器分配不同的标识码。用户要更换遥控器的编码方式时,需要先将万能遥控器设置为编码调整状态,之后在万能遥控器中按下目标被控家庭电器的标识码,即可将万能遥控器的编码方式更换到目标被控家庭电器可识别的方式。
但是上述万能遥控器更换编码方式的方法,需要用户预先知道目标被控家庭电器的标识码,在家庭电器种类和数量较多,或在新增家庭电器的情况下,若使用上述方法更换遥控器的编码方式,查找各种家庭电器的标识码,不仅不利于用户使用,而且浪费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遥控对码方法、装置和设备,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更换遥控器的编码方式,需要查找各种家庭电器的标识码,不仅不利于用户使用,而且浪费时间的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红外遥控对码方法,包括:
向被控设备发送对码信号,所述对码信号中包括具有至少两个不同幅值的对码波形,以使所述被控设备根据所述对码波形生成具有强度信息值的应答波形;
获取所述被控设备返回的至少一个应答信号,所述应答信号中包括所述具有强度信息值的应答波形,及所述被控设备可识别的码值信息;
将所述至少一个应答信号中包含强度信息值最大的应答信号确定为目标被控设备的应答信号;
根据所述目标被控设备的应答信号中的码值信息确定所述遥控设备的编码方式;
根据所述编码方式向目标被控设备发送遥控信号。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红外遥控对码方法,包括:
接收遥控设备发送的对码信号,所述对码信号中包括具有至少两个不同幅值的对码波形;
根据所述对码波形生成具有强度信息值的应答波形;
向所述遥控设备返回包括所述应答波形的应答信号,所述应答信号中包括被控设备可识别的码值信息,以使所述遥控设备将所述应答信号中包含强度信息值最大的应答信号确定为目标被控设备的应答信号,并根据所述目标被控设备的应答信号中的码值信息确定所述遥控设备的编码方式,并根据所述编码方式向目标被控设备发送遥控信号。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红外遥控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被控设备发送对码信号,所述对码信号中包括具有至少两个不同幅值的对码波形,以使所述被控设备根据所述对码波形生成具有强度信息值的应答波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08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