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净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20342.6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1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志明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处理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中,特别是高密度集约化的工厂化育苗及养殖生产中,为了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养殖用水必须经过沉淀、消毒、净化、贮存后进入养殖生产环节。为了满足养殖生产需要一般设置有二个以上的沉淀消毒池,一个沉淀池的水进行沉淀消毒,另一个池的水通过抽水泵站进入并养虾或育苗等养殖生产环节中。沉淀池子多占地面积大,进水闸和泵站等设备投资大,对于小规模的渔业生产经营者较难实现。如果是单个池进行沉淀消毒净化,不能连续供水且通常水质不易稳定,养殖期间的病害多。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降低水产养殖净水成本且可以连续供水的净水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的净水装置,包括池塘及三个分隔件,池塘包括底壁及设于底壁两相对的第一侧缘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三个分隔件的底部均设置于底壁,三个分隔件中的第一个分隔件与第三个分隔件的第一侧设置于第一侧壁,第二个分隔件的第一侧设置于第二侧壁,以将池塘依次分成沉淀区、消毒区、降解区及贮水区,三个分隔件中的第一个分隔件与第三个分隔件的第二侧与第二侧壁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以形成第一开口及第三开口,第二个分隔件的第二侧与第一侧壁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以形成第二开口,每一分隔件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第一侧壁设有与外界水源连通并位于沉淀区内的进水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于第一侧壁顶部且靠近贮水区的水泵,水泵包括深入贮水区且靠近第一侧壁的导水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池塘还包括设置于底壁两相对的第二侧缘的两第三侧壁,一定距离占第三侧壁长度的比例为2.5%到4.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个分隔件包括塑料膜墙,塑料膜墙包括第一侧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塑料膜墙的底部埋入底壁,且第一个分隔件及第三个分隔件的塑料膜墙的第一侧埋入第一侧壁,第二个分隔件的塑料膜墙的第一侧埋入第二侧壁,三个分隔件中的第一个分隔件与第三个分隔件的塑料膜墙的第二侧与第二侧壁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以形成第一开口及第三开口,第二个分隔件的塑料膜墙的第二侧与第一侧壁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以形成第二开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个分隔件包括多根垂直埋入底壁的木桩,多根木桩排成垂直于底壁两第一侧缘的一列,塑料膜墙的表面固定于木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塑料膜墙埋入底壁的深度至少为28厘米。
本发明净水装置通过在池塘的底壁设置三个分隔件将池塘依次分成沉淀区、消毒区、降解区及贮水区,外接水源的水首先流入沉淀区在沉淀区沉淀、进入消毒区消毒、在降解区将未完全反应的消毒物质降解,使得外界水源流入池塘的水达到养殖用水的标准,最后进入贮水区存储,从而实现了一池多级净水的功能,降低了小规模水产养殖的净水成本。另,贮水区内的水被利用后,外界水源内的水会源源不断的流入池塘,进行净化,从而使该净水装置连续供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净水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净水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池塘的第一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净水装置包括池塘10、分隔件20及水泵30。
池塘10的截面呈梯形,包括底壁12、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两第三侧壁16。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垂直地设置于底壁12两相对的第一侧缘。两第三侧壁16的长度短于第一侧壁13的长度。两第三侧壁16倾斜地设置于底壁12两相对的第二侧缘。第一侧壁13设有与外界水源相通的进水口1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志明,未经吴志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0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