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成核性能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19099.6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3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素平;李军;史先菊;余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10 | 分类号: | B22F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地址: | 43008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核 性能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烧结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核性能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使烧结反应均匀而充分地进行,烧结前混合料的混匀和制粒至关重要。在混合料制粒过程中,细小粉末颗粒粘附在成核粒子的周围,或相互聚集,形成所谓的准颗粒,才能使烧结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同时才能使粘附粉层的氧化钙浓度较高,从而形成理想的氧化钙浓度分布及较高的碱度。
不同粒级的物料在制粒过程中的行为可区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成核粒子,一种是粘附粒子,一种是中间粒子。对于成核粒子而言,其粒级一般大于0.7mm,最适合的粒级范围在1~3mm之间。对粘附粒子而言,其粒级一般小于0.2mm,该粒级范围的粒子易粘附在成核粒子上,构成粘附层,与成核粒子一起形成“准颗粒”。对于中间粒子来说,其粒级一般在0.7mm~0.2mm之间,该粒级范围的粒子即不容易作为成核粒子,也不容易作为粘附粒子。成核粒子与粘附粒子要有适当的比例,才能形成质量良好的准颗粒。
对于成核粒子来说,不同种类的成核粒子或同一种物料中不同粒级的成核粒子在烧结混合制粒过程中,成核的性能也各不相同。有的成核粒子容易成核,有的成核粒子不容易成核。最先或最容易与粘附粉粘附或相互聚集的成核粒子,在制粒过程中将能够生产出质量良好的准颗粒,从而使烧结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因此,对烧结物料成核粒子的成核性能的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技术无法确定出成核粒子的成核性能,因此得到的准颗粒质量较差,烧结的透气性也跟随着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成核性能的检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确定出成核粒子的成核性能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核性能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待检测成核粒子与粘附粒子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其中,所述待检测成核粒子具有第一重量值,且,所述待检测成核粒子具有第一粒度范围;
对所述第一混合物进行制粒,得到第一准颗粒,其中,所述第一准颗粒中包含有未被所述待检测成核粒子粘附的所述粘附粒子;
对所述第一准颗粒进行筛分,得到第一基准粒子,其中,所述第一基准粒子的粒度值大于所述第一粒度范围的上限;
获得所述第一基准粒子的重量值为第二重量值;
基于所述第一重量值和所述第二重量值,确定所述待检测成核粒子的成核性能。
优选的,在将待检测成核粒子与粘附粒子混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烘干所述待检测成核粒子和所述粘附粒子。
优选的,在对所述第一准颗粒进行筛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烘干所述第一准颗粒。
优选的,基于所述第一重量值和所述第二重量值,确定所述待检测成核粒子的成核性能,具体为:
根据第一公式,获得所述待检测成核粒子的成核率;
其中,第一公式为:Φ为所述待检测成核粒子的成核率,G1为所述第一重量值,G2为所述第二重量值,所述成核率用于表征所述待检测成核粒子的成核性能。
优选的,对所述第一混合物进行制粒,得到第一准颗粒,具体为:
将所述第一混合物置于圆筒混合机中进行制粒,得到第一准颗粒。
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合物中的所述待检测成核粒子的体积小于等于所述圆筒混合机的容积的10%。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通过将待检测成核粒子与粘附粒子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并对第一混合物进行制粒,得到第一准颗粒,根据第一准颗粒中粒度值大于第一粒度范围的上限的粒子的重量值,以及待检测成核粒子的重量值,能够确定出待检测成核粒子的成核性能;
进而,在确定出成核粒子的成核性能后,利用成核性能高的成核粒子能够生产出的具有高质量的准颗粒,从而使烧结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成核性能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90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