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集约型装置及其建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18922.1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0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廖思红;邓文强;胡晓宇;陈亮;王超;裴娜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沃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5 | 代理人: | 张凯,刘丽君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处理 农村 生活 污水 集约 装置 及其 建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集约型装置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耕种的农药和肥料残留、养殖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对自然水体和土壤造成的严重的污染,同时农村分散式生活产生的大量污水也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中,造成严重的水体、土壤污染,水体和土壤被污染后,有害化合物、重金属等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农村癌症人口急剧增加,严重损害了农村人口的健康。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是将污染物就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处理。就地处理的方法为:将污染物排入土地或湿地等自然系统,进行自然分解;资源化处理的方法为:将污染物排入砂滤池、一体化好氧处理系统、净化槽等人工处理系统,不仅能够将污染物进行净化,而且能够得到生物肥料。
采用就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处理的能量消耗较少、成本较低、运行简单、管理方便,符合我国农村发展落后、技术含量低、人才紧缺、自动化程度低、经济滞后的现状。
申请号为201010139475.0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沉砂池、厌氧消化池和生态净化滤池,采用该方法处理后的污水能够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要求。但该装置的占地面积较大,制作成本较高,结构复杂、管理维护难度大,不适应农村地区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集约型装置及其建造方法,不仅占地面积较小,而且运行管理方便、建造和维护成本较低。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集约型装置,包括:若干污水汇集管道;
顺次连接的厌氧消化系统、好氧消化池和生态净化系统;所述若干污水汇集管道均为一端与居民用水排水口连接,另一端与厌氧消化系统连接;所述厌氧消化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一级厌氧消化池、二级厌氧消化池和三级厌氧消化池;
所述一级厌氧消化池、二级厌氧消化池、三级厌氧消化池和好氧消化池的容积计算公式均为:V=aNqt/(24*1000),所述N为服务的人口数量;所述a为污水的产生系数0.7~0.9;所述q为人均用水量80~120L/d,所述t为水在对应消化池中停留的时间,水在一级厌氧消化池中停留的时间为4~7天、水在二级厌氧消化池中停留的时间为2~4天、水在三级厌氧消化池中停留的时间为2~4天、水在好氧消化池中停留的时间为2~4天。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述一级厌氧消化池的内部设置有厌氧微生物填料层,所述厌氧微生物填料层与一级厌氧消化池顶部平行,所述厌氧微生物填料层的顶部与一级厌氧消化池顶部之间的距离为80~100c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一级厌氧消化池和二级厌氧消化池通过第一连通管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高于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位于一级厌氧消化池的内部,所述出水端位于二级厌氧消化池的内部,所述进水端与一级厌氧消化池内顶之间的距离为15~30cm,出水端与二级厌氧消化池内底之间的距离为30~50c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二级厌氧消化池和三级厌氧消化池通过第二连通管连接,所述第二连通管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高于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位于二级厌氧消化池的内部,所述出水端位于三级厌氧消化池的内部,所述进水端与二级厌氧消化池内顶之间的距离为15~30cm,所述出水端与三级厌氧消化池内底之间的距离为30~50c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好氧消化池通过第三连通管与厌氧消化系统的三级厌氧消化池连接,所述第三连通管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高于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与三级厌氧消化池内顶之间的距离为15~30cm,所述出水端与好氧消化池内底之间的距离为15~30c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好氧消化池的内部设置有曝气装置和好氧净化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位于好氧净化装置的上方,所述好氧净化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与好氧微生物填料层、秸秆碳层、砾石层和滤网,好氧微生物填料层与好养消化池内底之间的距离为30~50cm,其横截面呈方形,其表面积与好样消化池底面积相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生态净化系统包括若干引流单元和若干种植管,每个引流单元上均设置有若干引流管,所述每个引流管均与一个种植管对应,所述每个引流管均为一端与好氧消化池连接,另一端通过对应的种植管与清水收集池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沃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沃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89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