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6620.0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4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基;张伟宏;冯小娟;刘敏杰;李昌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昌伟 |
主分类号: | G01N21/39 | 分类号: | G01N21/39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2 | 代理人: | 王明朗 |
地址: | 450004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幽门 螺杆 感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系统,具体地说是采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中的波长调制技术来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
背景技术
幽门螺杆菌已被确定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形成糜烂、溃疡,而且与胃癌密切相关。全世界已有41%以上的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发展中国家甚至可达58.07%。10~20岁感染已达到50%以上,中国每年40万新发胃癌患者,占世界发病人数的42%;胃癌的死亡率居中国恶性肿瘤的首位,每年死亡人数达3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30岁以下胃癌患者比率增高,比30年前翻了一翻。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Hp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感染Hp者发展为胃癌的危险性比非感染人群高出4倍。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快速、准确诊断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目前,医学界用于诊断胃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快速脲酶试验法、血清学E1SA法、胃黏膜病理活检法、细菌培养法、14C呼气试验法。快速脲酶试验法,价廉、简便、快速,不失为临床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较好方法,但易因个人经验差异、试剂质量、活检标本中可能混入血液等因素受到影响,使得准确性不高。血清学E1SA法,即通过抽血检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的抗体水平,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其可在人体内生相应的幽门螺杆菌抗体,使检测呈现阳性结果,但一般感染后需要数月半载才呈阳性,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期时,作该项检测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幽门螺杆菌即使被根除,该抗体下降缓慢,患者往往需要1-2年才能转阴,使治愈者长期背着“阳性”的黑锅。胃黏膜病理活检法,患者需要经受插镜之苦,若幽门螺杆菌呈灶性分布易导致漏诊(漏诊率10%),但凭借医生丰富的操作经验和正确采样,可降低其漏诊率。细菌培养法是一种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技术设备要求不高,价廉的好方法,但条件苛刻,操作比较烦琐、复杂。14C呼气试验法,该项检查灵敏度高,特异性也很高,患者无痛苦,是近年来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但由于该项检查存在放射线危害,儿童、孕妇、哺乳妇女和年迈体弱者应慎用,14C半衰期非常长,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已禁止此项检查。
为了弥补目前幽门螺杆菌检测系统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将TDLAS技术中的波长调制技术引入到幽门螺杆菌检测系统。利用激光能量被气体分子“选频”吸收形成吸收光谱的原理来测量气体浓度的一种技术,即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出特定波长的激光束穿过被测气体时,只有被测气体对激光吸收导致光强衰减,激光强度的衰减与被测气体含量成正比。因此,通过测量激光强度衰减则可分析获得被测气体的浓度信息,将此技术应用到检测幽门螺杆菌上,通过检测13CO2浓度的大小从而来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灵敏度高、检测周期短、准确度高和检测成本低的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系统,可以非常准确快速地诊断出胃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人呼出的气体中,13CO2非常小,当病人感染胃中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病人服下13C同位素标记尿素胶囊后,由于幽门螺杆菌内有尿酶,13C同位素标记尿素胶囊在尿素酶作用下水解,产生13CO2,13CO2经血液循环到达肺后随呼气排出,因此使得呼出的气体中13CO2的值变大。利用波长调制光谱技术再加上系统中加入怀特池大大的增加了光路的光程,从而具有的高探测灵敏度,可以准确地得到呼出气体中13CO2的浓度值的大小,根据这一大小可以确定病人胃中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昌伟,未经李昌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66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