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含量检测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3278.9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9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熊开胜;张海防;谢建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辰林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尾气 一氧化氮 含量 检测 试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试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含量检测试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内燃机的有害物质排放,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最重要的原因。运输车辆、农用机械和工程机械的动力装置,主要采用内燃机。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内燃机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汽车是当今大气污染的最大污染源,已经被许多国家的调查资料所证实。
氮氧化物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成分,在汽车内燃机里形成的氮氧化物的主要包括NO(约占氮氧化物总量的90~95%)和NO2(少量),其他氮氧化物的含量甚微。
因此研制一种能够迅速检测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含量的检测试剂已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含量检测试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一氧化氮含量检测试剂灵敏度高,能够迅速检测出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含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含量检测试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马富酸8~1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5~10份,乙酸铅3~5份,柠檬酸三钠3~5份,山梨醇2~4份,甘油1~2份,铁盐1~3份,1,4-丁二醇3~5份及乙醇30~50份。
优选地,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马富酸9~1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7~8份,乙酸铅4份,柠檬酸三钠4~5份,山梨醇3份,甘油1~2份,铁盐2~3份,1,4-丁二醇4~5份及乙醇40~45份。
更优选地,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马富酸1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7份,乙酸铅4份,柠檬酸三钠4份,山梨醇3份,甘油2份,铁盐2份,1,4-丁二醇4份及乙醇42份。
所述铁盐为三氯化铁或硫酸铁铵。
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含量检测试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乙酸铅、柠檬酸三钠和铁盐按重量份数混合均匀,在80~95℃温度下烘干1~4小时,备用;
(2)将马富酸、山梨醇、甘油、1,4-丁二醇及乙醇完全混合后,加入步骤(1)的混合物,混合均匀,在40~50℃温度下烘干0.5~2小时,即得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含量检测试剂。
有益效果:
本发明制备的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含量检测试剂对一氧化氮检测极为灵敏,可在1min内检测出一氧化氮含量;此外,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操作简便,可大范围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含量检测试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马富酸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5份,乙酸铅3份,柠檬酸三钠3份,山梨醇2份,甘油1份,铁盐1份,1,4-丁二醇3份及乙醇30份。
所述铁盐为三氯化铁。
所述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含量检测试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乙酸铅、柠檬酸三钠和铁盐按重量份数混合均匀,在80℃温度下烘干4小时,备用;
(2)将马富酸、山梨醇、甘油、1,4-丁二醇及乙醇完全混合后,加入步骤(1)的混合物,混合均匀,在40℃温度下烘干2小时,即得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含量检测试剂。
实施例2
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含量检测试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马富酸9份,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7份,乙酸铅4份,柠檬酸三钠4份,山梨醇3份,甘油1份,铁盐2份,1,4-丁二醇4份及乙醇40份。
所述铁盐为三氯化铁。
所述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含量检测试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乙酸铅、柠檬酸三钠和铁盐按重量份数混合均匀,在84℃温度下烘干3小时,备用;
(2)将马富酸、山梨醇、甘油、1,4-丁二醇及乙醇完全混合后,加入步骤(1)的混合物,混合均匀,在42℃温度下烘干1.5小时,即得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含量检测试剂。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辰林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辰林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32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