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岩心洗油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2107.4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2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柳少波;宋岩;姜林;洪峰;公言杰;赵孟军;马行陟;田华;郝加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刘飞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心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尤其涉及岩心洗油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对地层中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分析研究前,一般需要对所分析的岩样进行清洗,以清洗掉岩样孔隙中的杂质和原油。而岩样清洗质量的好坏主要在于能否将岩样孔隙中含有的原油清洗干净。
现有的岩心洗油设备主要是常温常压洗油、加温洗油等方式,利用有机溶剂循环冲洗、浸泡岩心样品,将岩心孔隙中的原油通过废液排除洗净。在常温或者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有机溶剂仅靠渗透进入岩心的孔隙中,从而一方面使得有机溶剂与岩心孔隙内的原油交换缓慢,造成洗油周期长、效率低,另一方面对于孔隙内含有粘度高的原油的岩样来说,有机溶剂无法完全进入岩心中细小的孔道,因此也就无法将岩心中的原油清洗干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岩心进行清洗的岩心洗油装置及方法,从而能增强洗油效率和洗油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岩心洗油装置,其包括: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的岩心室,所述入口端用于向所述岩心室内输入洗剂,所述出口端用于输出所述岩心室内的废液;设置于所述岩心室内的第一加温装置,所述第一加温装置具有能对所述岩心室进行加温的第一工作状态和停止对所述岩心室进行加温的第二工作状态;设置于所述岩心室内的压力控制系统,当所述岩心室的压力超过预定的压力时,所述压力控制系统能切断所述第一加温装置,以使所述第一加温装置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转换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优选地,其包括:具有相背对的顶部和底部的洗剂室;设置于所述洗剂室的侧壁上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出口端相连接,以使所述岩心室内的废液能输入至所述洗剂室内;设置于所述洗剂室的顶部侧壁上的第一输出端;设置于所述洗剂室内的第二加温装置,所述第二加温装置具有能对所述洗剂室内的废液进行加温以使所述废液内的洗剂从所述废液内分离出来的第五工作状态和停止对所述废液进行加温的第六工作状态;具有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的冷凝室,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入口端相连接,所述冷凝室能对从所述废液内分离出来的洗剂进行液化,从而将液态的洗剂输出至岩心室内;与所述岩心室相连接的抽空装置,所述抽空装置具有能抽出所述岩心室内的气体的第三工作状态和停止对所述岩心室内的气体进行抽取的第四工作状态;当所述第二加温装置处于所述第五工作状态时,所述抽空装置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
优选地,其包括:设置于所述洗剂室底部侧壁上的排液口,所述排液口用于输出残留在所述洗剂室内的原油。
优选地,其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凝室侧壁上的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三输入端与所述入口端相连接。
利用上述的岩心洗油装置的岩心洗油方法,其包括:将待洗岩心放置于所述岩心室内;将洗剂通过所述入口端输入到所述岩心室内;通过所述第一加温装置对所述岩心室进行加温;当所述岩心室内的压力升高至预定的压力时,所述压力控制系统切断所述第一加温装置,从而使所述第一加温装置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转换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在预定的时间后通过所述出口端输出所述岩心室内的废液。
优选地,所述预定的压力为5MPa。
优选地,其包括:将所述废液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输入至洗剂室内;通过所述第二加温装置对所述废液进行加温以使所述废液的温度到达洗剂的沸点从而使洗剂从所述废液中分离出来;将所述洗剂输入至所述冷凝室,以对所述分离出来的洗剂进行液化;将所述液化后的洗剂输入到所述岩心室内。
优选地,当对所述废液进行加温时,对所述岩心室进行抽空,以降低所述岩心室内的气体密度。
优选地,其包括:输出残留在所述洗剂室内的原油。
优选地,其包括:当所述洗剂输入到所述岩心室内充满所述岩心室时,将所述岩心室内溢出的所述洗剂输入到所述冷凝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21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