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地面空鼓探查及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07591.1 | 申请日: | 2015-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3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任生元;周文平;张玉梅;马震宇;恽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鼎达建筑新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1C23/09;G01N21/84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1301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 成像 地面 探查 修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地面空鼓探查及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地面是建筑中室内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地面上直接从事各项活动,安放各种家具和设备,完成建筑的使用功能;地面要经受各种摩擦、侵蚀和冲击作用,因此要求地面有足够的强度,并满足防潮、防火、和耐腐蚀的要求,在需要具备特殊使用要求的房间还要有一定的隔声吸音功能及弹性、防尘、保温和阻燃性等。
地面面层常常因各种原因出现空鼓、裂缝,不但有碍观瞻,对其使用功能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整体面层为例,其的构造层做法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面层所用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方法,因此其引起的原因也较类似。地面空鼓原因主要在于施工因素、材料因素及使用环境,如垫层或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有浮灰或其他污物;施工时垫层或基层过于干燥导致水灰比失调,面层与垫层粘结不牢,有积水时亦会产生同样的状况;为增强面层与垫层的粘结力而刷的水泥浆结合层的施工时机不恰当或工艺不成熟;伸缩缝布置不合理,基层回填不合格,强度上升时受到扰动;基层混凝土强度等级过低,或用受潮水泥;砂子粒度过细,拌和时需水量大,水灰比加大,强度降低,砂子含泥量过大,影响水泥与砂子的粘结力,这些原因都比较容易造成地面发生空鼓现象。在使用过程中,若地面承受的动荷载较大也可能会引起空鼓和裂缝的发展。
地面的空鼓主要表现为地面以下的结合层有空隙,有时会伴随着裂缝的出现。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对于结合层处的间隙≥0.05mm即认为是存在空鼓。
空鼓现象会降低地面的使用寿命,也对实现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造成干扰。空鼓现象常常伴随着裂缝的出现,这将会缩短地面使用寿命,影响视觉效果,在振动下裂缝飞出的粉尘,污染了使用环境,特别是对要求无尘环境的厂房或实验室尤甚;随着裂缝延伸,液体、尘土不断进入,空鼓面积将扩大加重,面层逐渐疏松,变成碎块脱落,最终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目前,对地面空鼓的修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地面开裂、空鼓等破损处予以凿除,再对凿除处进行大面积修补,该方法工程量大,且效果不好;另一种是采用注浆法修复地面空鼓,现有的注浆法修复地面空鼓技术存在诸多技术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不能准确探查空鼓的位置和大小,采用小锤敲击工作量大且容易遗漏,另外一方面是注浆完成无法准确探查注浆效果,包括遗漏区域未注浆以及不能准确判断空鼓已灌浆液的满实度。
本申请基于以上背景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红外成像的地面空鼓探查及修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地面空鼓探查及修复方法,步骤简单合理,对地面空鼓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保证了建筑地面的使用性和功能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地面空鼓探查及修复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空鼓探查及确定注浆量与注浆压力:通过橡皮锤敲击、观测地面确定空鼓大致位置,辅以红外成像技术判断空鼓位置和大小,并做出标记;对不同类型空鼓采用“注浆量控制与压力控制”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注浆过程中不会因浆液局部压力过大造成空鼓起拱或裂缝的破坏,同时也防止因局部压力过大造成浆液未充满空鼓就提前结束注浆;
b、开孔:在步骤a中探查到的空鼓处和裂缝部位开凿若干直径为8~20mm的孔洞,视具体空鼓区域布置注浆孔及出气孔;
c、布置浆座:按步骤b中开设的孔洞位置埋设注浆浆座,若有裂缝,应用裂缝修补胶泥封闭所有裂缝,注意在空鼓部位必须合理分配注浆孔和出气孔,避免出气不畅导致注浆不饱满;
d、注浆:待胶泥固化后,即可开始压力注浆,注浆所采用的浆料为高渗透环氧灌浆材料;
e、检测注浆效果:待灌浆材料硬化后,采用橡皮锤敲击与红外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注浆效果,对于不合格的区域重新按照上述方式进行钻孔注浆;
f、清除浆座:待检测注浆效果合格后,沿裂缝将砼板面打磨清理干净,同时清除浆座;
g、打磨修色:参照修复部位相邻的地面进行修补、修色。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b中若地面出现拱起、翘曲变形的情况,需在该部位施加一定的配重,使该部位基本恢复至原标高后再行空鼓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鼎达建筑新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鼎达建筑新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75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