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膨胀制冷工艺的天然气液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95942.1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00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谢彬;喻西崇;邰晓亮;刘淼儿;李恩道;王清;程兵;王世圣;赵晶瑞;冯加果;谢文会;李阳;杜庆贵;王俊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J3/00 | 分类号: | F25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刘美丽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膨胀 制冷 工艺 天然气 液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液化系统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双膨胀制冷工艺的天然气液化系统。
背景技术
LNG(Liquefied Natural Gas),即液化天然气,是将经过处理后的常压下气态的天然气冷却至-162℃,使之凝结成液体。LNG的体积约为其气态体积的1/625,大大节约了储运空间和成本,而且具有热值大、性能高等特点。因此,LNG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
天然气的液化工艺主要有三类,分别是阶式液化工艺、混合制冷剂液化工艺和膨胀机制冷液化工艺。阶式液化工艺采用多级制冷循环,不同制冷剂在不同温度下蒸发以获得不同温度水平冷量,使得天然气逐级冷却,达到液化的目的;阶式液化工艺的优点是能耗低,但其工艺复杂,设备多,维护不便。混合制冷剂液化工艺是目前国内外LNG装置最常采用的工艺,利用混合制冷剂在换热器内的变温特性,使其能与混合组分的天然气相匹配,从而达到降低冷热流体间换热温差的目的;其缺点是混合制冷剂的准确配比较为困难,而且压缩机等设备容易泄露,进而导致混合制冷剂组分偏离设计参数,造成系统效率下降。膨胀机制冷液化工艺相较前两种液化工艺,能耗较高,但系统流程简单、体积小、操作方便、投资成本低,对原料气组分变化适应性强,在液化量较小的中小型天然气液化工厂应用较为广泛。现有的天然气的液化工艺,包括氮气膨胀制冷液化工艺、丙烷预冷氮膨胀天然气液化工艺、无预冷双级氮膨胀天然气液化工艺、带预冷的氮甲烷单膨胀天然气液化系统、膨胀式可燃气体液化装置及流程等,上述现有膨胀机制冷液化工艺存在灵活性差、能耗高、低负荷运行效率低,难于适用气源参数波动大、操作弹性大的天然气液化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灵活性强、能耗低、易于工程化的双膨胀制冷工艺的天然气液化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膨胀制冷工艺的天然气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冷模块、液化模块和过冷模块;所述预冷模块的天然气出口连接所述液化模块的天然气入口,所述液化模块的天然气出口连接所述过冷模块的天然气入口;所述过冷模块的过冷制冷剂出口连接所述液化模块的过冷制冷剂入口,所述液化模块的液化制冷剂出口连接所述预冷模块的液化制冷剂入口。
所述预冷模块由预冷换热器组成,所述预冷换热器包括原料预冷段天然气入口、预冷段天然气出口、预冷段液化制冷剂入口、预冷段液化制冷剂出口、预冷制冷剂入口和预冷制冷剂出口;所述预冷段天然气入口连接外部天然气管路,所述预冷段天然气出口连接所述液化模块的入口,所述预冷段液化制冷剂入口连接所述液化模块出口,所述预冷段液化制冷剂出口连接所述液化模块中的入口,所述预冷制冷剂入口连接外部预冷制冷系统PCR的出口,所述预冷制冷剂出口连接所述预冷制冷系统PCR的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59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