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膜折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95615.6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4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可夏;陈可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方正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1B1/26 | 分类号: | B31B1/26;B31B1/7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董彬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陵***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膜折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边折压的塑膜的生产制备领域,具体地,涉及塑膜折压方法。
背景技术
塑膜作为一种常用的袋体(例如自封袋等)的制备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是将其先对折后再融炼封口并切断制得的,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塑膜的折压是直接将其对折后即进行收集,这使得塑膜的折痕并不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是塑膜拉伸不紧的话则极易造成对折后的塑膜直接松散,从而导致塑膜折压效果差。
因此,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拉伸压实折压后的塑膜,避免其在传输过程中松散的塑膜折压方法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塑膜的折压方法往往是直接将其对折后即进行收集,这使得塑膜的折痕并不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是塑膜拉伸不紧的话则极易造成对折后的塑膜直接松散,从而导致塑膜折压效果差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拉伸压实折压后的塑膜,避免其在传输过程中松散的塑膜折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膜折压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1)将塑膜沿其传输方向为折线进行对折;
2)将对折后的塑膜经过夹持机构进行压实;
3)将夹持机构压实的塑膜通过牵引机构进行牵引;
4)将压实后的塑膜进行收集;其中,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夹持件,且所述夹持件包括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所述上夹持件和所述下夹持件配合夹持所述塑膜。
优选地,步骤1)中还包括在对折过程中对塑膜进行加热,且将塑膜进行对折的温度在30-40℃之间。
优选地,通过温度调节装置将塑膜进行对折时的温度调节在30-40℃之间。
优选地,将所述上夹持件和/或所述下夹持件通过连杆连接,且所述上夹持件和/或所述下夹持件可沿所述连杆滑移。
优选地,将挡块设置在所述连杆上以止挡所述上夹持件和/或下夹持件的滑移。
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2-6组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
优选地,步骤2)中,将对折后的塑膜顺次经过多组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的缝隙进行压实。
优选地,步骤3)中的牵引力为10-100N。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在塑膜对折后对其使用夹持机构进行压实,且将上述夹持机构设置为通过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配合夹持的方式,从而能够有效且较为紧密地将塑膜进行夹持,进而使得其在后期的收集过程中即使没有较大的拉力也可以依然保持良好的折痕,从而避免了塑膜拉伸不紧的话则极易造成对折后的塑膜直接松散,从而导致塑膜折压效果差的问题,避免了其在传输过程中易于松散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和下”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膜折压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1)将塑膜沿其传输方向为折线进行对折;
2)将对折后的塑膜经过夹持机构进行压实;
3)将夹持机构压实的塑膜通过牵引机构进行牵引;
4)将压实后的塑膜进行收集;其中,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夹持件,且所述夹持件包括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所述上夹持件和所述下夹持件配合夹持所述塑膜。
上述设计通过在塑膜对折后对其使用夹持机构进行压实,且将上述夹持机构设置为通过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配合夹持的方式,从而能够有效且较为紧密地将塑膜进行夹持,进而使得其在后期的收集过程中即使没有较大的拉力也可以依然保持良好的折痕,从而避免了塑膜拉伸不紧的话则极易造成对折后的塑膜直接松散,从而导致塑膜折压效果差的问题,避免了其在传输过程中易于松散的问题。
为了使塑膜能更好地对折成型,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还可以包括在对折过程中对塑膜进行加热,所述加热方式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方式进行设置,例如,在本发明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温度调节装置将塑膜进行对折时的温度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其他可以实现的方式在此也可以进行使用,因而不一一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方正塑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铜陵方正塑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56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表面处理铜箔及层叠板
- 下一篇:一种复合材料壳体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