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垃圾渗滤液厌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94114.6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3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冼萍;杨龙辉;张健;郭孟飞;詹龙辉;卜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翁建华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垃圾 渗滤 液厌氧 颗粒 污泥 稳定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渗滤液厌氧处理领域,涉及一种调节垃圾渗滤液进水污染物协同浓度提高厌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性质取决于垃圾成分、粒径、压实程度和填埋时间等因素。纵观国内外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现状,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和物化法。其中生物法由于运行费用低,产物不易造成二次污染,可作为能源回收等优点被广泛采用。
生物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主要包括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厌氧好氧相结合的生物处理等。厌氧生物法主要针对化学组分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离子。由于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含量高,其中多数为生物可利用物质,采用厌氧法既能有效降解有机物,又可以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厌氧生物处理最主要的特点是能耗低,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少,所需的营养物质也较少。因此厌氧生物处理常常被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阶段。厌氧生物处理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生物滤池(AF)、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和IC反应器等。其中,UASB因其负荷高、占地少、成本低、剩余污泥量少的优势,在我国厌氧处理垃圾渗滤液中占了很大比重。
高效稳定的、活性较好的厌氧颗粒污泥是UASB反应器的核心,但是由于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NH4+-N较高,C、N、S的比例失调,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厌氧颗粒污泥活性较差,容易导致反应器崩溃的现象。因此,改善厌氧处理的条件,增强厌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反应器的稳定运行是有重要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强厌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保证厌氧反应器的稳定运行、提高厌氧处理效率的提高垃圾渗滤液厌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提高垃圾渗滤液厌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方法,采用响应面法向垃圾渗滤液中投加葡萄糖、NH4Cl和Na2SO4,调节COD、NH4+-N和SO42-的协同浓度。
所述COD浓度调节为5000~7000mg/L。
所述NH4+-N浓度调节为50~1000mg/L。
所述SO42-浓度调节为1000~3000mg/L。
所述投加葡萄糖、NH4Cl和Na2SO4的投加时机为在厌氧处理前的垃圾渗滤液进水中投加。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充分利用了COD、NH4+-N和SO42-既是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又是厌氧微生物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碳源、氮源和硫源的特点,在厌氧处理前,改变COD、NH4+-N和SO42-浓度,对反应器内的厌氧颗粒污泥的影响作用有:(1)降低垃圾渗滤液中的其他抑制因素对厌氧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2)使颗粒污泥具有高传质效率和不易破碎的特性;(3)提高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从而增强厌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保证厌氧反应器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模拟处理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是反应瓶,2是集气瓶,3是量筒,4是恒温水浴箱;
图2是是本发明实施例2升流式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中,1是进水槽,2是蠕动泵,3是布水装置,4是污泥取样口,5是三相分离器,6是水封瓶,7是集气室,8是气体吸收瓶,9是出水收集槽,10是恒温水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使用本发明方法进行垃圾渗滤液模拟处理实验,如图1所示,反应瓶1和集气瓶2均采用500mL的带胶塞玻璃血清瓶,厌氧反应所产生的甲烷通过导气管进入到装有质量浓度为3%的NaOH溶液的集气瓶2中,则会置换出相同体积的液体,通过量筒3测量从集气瓶2流出的液体体积即为产生的甲烷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41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