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棱镜结构的太赫兹波通信频率切换装置及切换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92696.4 | 申请日: | 2015-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5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麟;陈立;李洪儒;朱亦鸣;臧小飞;蔡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B26/00 | 分类号: | G02B26/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棱镜 结构 赫兹 通信 频率 切换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棱镜结构的太赫兹波通信频率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太赫兹波发射部,用于发射太赫兹波;
棱镜部,设置于所述太赫兹波的光路上,入射面和所述太赫兹波发射部相对,用于接收所述太赫兹波,并传导所述太赫兹波;
光栅部,设置于所述棱镜部反射面的下方,和所述棱镜部间隔一定间距,用于耦合所述太赫兹波,包括复数个相间排列的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
位移台部,分别和所述棱镜部以及光栅部连接,用于调节所述棱镜部与所述光栅部之间的间距;以及
太赫兹波接收部,和所述棱镜部中的出射面相对,用于接收透过该出射面的所述太赫兹波,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深不同,
所述太赫兹波以消逝波的形式被耦合进所述光栅部中,
所述位移台部调节所述棱镜部与所述光栅部之间的间距,用于不同频率的所述消逝波被耦合进所述光栅部中,实现所述太赫兹波通信频率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棱镜结构的太赫兹波通信频率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棱镜部为梯形棱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棱镜结构的太赫兹波通信频率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比为1.5: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棱镜结构的太赫兹波通信频率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棱镜部和所述光栅部之间的间距为70μm~7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棱镜结构的太赫兹波通信频率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表面为金属膜,所述金属膜为铝、铜、银、铁、镍、钛、金、锌及其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金属膜的厚度大于4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棱镜结构的太赫兹波通信频率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填充:非导电的气体、液体、胶体及粉末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棱镜结构的太赫兹波通信频率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位移台部包括第一位移台部以及第二位移台部,所述第一位移台部和所述棱镜部连接,用于调节所述棱镜部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移台部和所述光栅部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光栅部和所述棱镜部之间的间距,
所述第一位移台部和所述第二位移台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水平位移台以及竖直位移台。
8.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棱镜结构的太赫兹波通信频率切换装置进行通信频率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所述太赫兹波发射部向所述棱镜部的发射面发射所述太赫兹波,所述发射面将所述太赫兹波折射入所述棱镜部内部;
步骤二,采用所述棱镜部的底面对所述太赫兹波进行反射,所述太赫兹波以消逝波的形式耦合进所述光栅部中,在所述光栅部表面形成表面等离子体波,并在凹槽阵列中进行传输,采用所述太赫兹波接收部将未被耦合入所述光栅部中的所述太赫兹波接收;
步骤三,采用所述位移台部调节所述棱镜部和所述光栅部之间的间距,实现太赫兹波通信频率的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269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MIPI模组点屏测试中自适应错误处理方法
- 下一篇: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