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板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79133.1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0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耕三;藤原勋;平野畅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139;H01M4/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极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正极板、负极板和介于它们之间的隔板。作为负极板中的负极活性物质,使用石墨粒子等各种碳材料和/或硅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已被实用化。这些负极活性物质不能单独在薄膜上形成,因此一般是使用粘结剂(粘合剂),调制使负极活性物质和粘结剂分散在适当的溶剂(例如水)中而成的糊状组合物、浆液状组合物或油墨状组合物,并将该组合物涂布在负极集电体上进行干燥,由此形成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和粘结剂的负极合剂层,制成负极板。
以电池的更高性能化为目的,考虑使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合剂层变厚,但如果使负极合剂层变厚,则一般来说负极合剂层与负极集电体的粘结性会降低。如果为了弥补粘结性的降低而使负极合剂层中的粘结剂含量增加,则粘结性提高,但柔软性会降低。另外,在负极板的制造时,以形成具有期望的合剂密度的负极合剂层等为目的,会在负极集电体上形成负极合剂层后,进行压缩(轧制),如果负极合剂层的柔软性过低,则有时不能追随负极集电体而在与负极合剂层的界面发生剥离。因此,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板中,要求兼顾负极合剂层向负极集电体的粘结性和柔软性。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内容:通过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平均粒径不同的2种粘结剂的混合物,能够提供负极板混合材料层的密合性、柔软性、以及压制时的剥离特性得到改善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负极板电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10-1826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板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板具备与负极集电体的粘结性和柔软性优异的负极合剂层,使用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板制造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室温和低温环境下具有优异的放电输出特性。
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板,具备负极集电体和形成于所述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合剂层,所述负极合剂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第1粘结剂和第2粘结剂,所述第1粘结剂具有10℃~6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所述第2粘结剂具有0℃以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将所述负极合剂层在厚度方向的中央二等分后的所述负极集电体侧负极合剂层a、和表面侧的负极合剂层b中,所述负极合剂层a含有所述第1粘结剂,所述负极合剂层b含有所述第2粘结剂,在将所述负极合剂层a中粘结剂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的含量设为A质量%、且将所述负极合剂层b中粘结剂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的含量设为B质量%时,B/(A+B)为0.04以上且低于0.5。
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板,具备与负极集电体的粘结性优异、且柔软性优异的负极合剂层,并且,使用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板制造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室温和低温环境下都发挥优异的放电输出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例中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体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例中的负极板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例中的负极板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4是表示用于柔软性评价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3电池壳体、14封口板、15上部绝缘板、16下部绝缘板、17正极引线、18负极引线、19正极端子、20正极板、30负极板、32负极集电体、40隔板、50负极合剂层、52负极合剂层a、54负极合剂层b、56负极合剂层c、58负极合剂层d、60粘结剂、61第1粘结剂、62第2粘结剂、66第1涂布层、68第2涂布层、70柔软性试验装置、71测定样品、72下侧平板、73上侧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中参照的附图是示意性地记载,附图中所描绘的构成元件的尺寸比率等有时与实物不同。具体的尺寸比率、形状等,参照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可以根据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用途、目的、规格而适当变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9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