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屏互动的智能终端间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8300.0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2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俞斌;杨维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G06F3/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终端 多屏互动 显示数据包 数据传输 屏幕上显示 屏幕显示 网络性能 用户提供 图生成 蓝牙 连网 查找 发送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屏互动的智能终端间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第一智能终端收集自身在各种显示界面的截图生成显示数据包发送给第二智能终端;当第二智能终端接收到第一智能终端发送来的显示数据包;进行多屏互动,当第一智能终端检测屏幕显示有变化时,获取当前显示的截图,在其显示数据包中获取当前截图对应的文件名,并将当前截图对应的文件名发送给第二智能终端;第二智能终端根据所述当前截图对应的文件名,查找所述显示数据包中与该文件名对应载图,并在屏幕上显示。本发明可在网络性能差、或一些低速连网方式(如蓝牙、NFC等)时进行多屏互动的支持,提高了智能终端间多屏互动的效率,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屏互动的智能终端间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智能终端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智能终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
现有技术中智能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多多屏互动功能是智能终端经常使用的功能之一。
多屏互动是一种时下正在悄然兴起的技术,所谓多屏互动指的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在不同多媒体终端之间进行显示内容的共享;例如,将一台智能终端显示的内容共享给另一台智能终端,并在另一台智能终端上显示出来。
在现有技术中,多屏互动的两台智能终端,其中一台需要把其显示的图像数据通过网络传递给另一台智能终端,在网络性能不佳的条件下会引入较大的传输延时造成多屏互动反应较慢;另外,目前多屏互动往往需要通过传输速度较快的WIFI进行连接,而像蓝牙、NFC等传输速度相对较慢的网络连接技术则无法胜任多屏互动的功能。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多屏互动的智能终端间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基于多屏互动的智能终端间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屏互动时,智能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量较大,以及对于网络性能要求较高致使一些低性能的网络连接方式无法胜任多屏互动功能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多屏互动的智能终端间数据传输方法,其中,包括:
A、当需进行多屏互动时,第一智能终端与第二智能终端建立连接;
B、第二智能终端向第一智能终端发送命令获取第一智能终端的标识,并查找是否预先存储有与第一智能终端的标识对应的显示数据包;如果存在对应的显示数据包则进入D,如果不存在对应的显示数据包则进入C;
C、第二智能终端向第一智能终端发送命令获取第一智能终端的显示数据包,第一智能终端收集自身在各种显示界面的截图生成显示数据包发送给第二智能终端;当第二智能终端接收到第一智能终端发送来的显示数据包后进入D;
D、第二智能终端向第一智能终端发送命令进行多屏互动,当第一智能终端检测屏幕显示有变化时,获取当前显示的截图,在其显示数据包中获取当前截图对应的文件名,并将当前截图对应的文件名发送给第二智能终端;第二智能终端根据所述当前截图对应的文件名,查找所述显示数据包中与该文件名对应截图,并在屏幕上显示。
所述的基于多屏互动的智能终端间数据传输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
S1、第一智能终端预先收集各种显示界面的截图,并设置将每张截图用其文件名来进行标识,将各种显示界面的截图及其对应的各截图的文件名存储生成与第一智能终端标识对应的显示数据包;
S2、进行多屏互动之前,第一智能终端将其显示数据包发送给第二智能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83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