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淡水苗种培育用水的循环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76932.3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6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家贤;郭富华;梁文斌;胡兴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邹翠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淡水 苗种 培育 循环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苗培育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淡水苗种培育用水的循环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从水花到乌仔的水产苗种培育是水产养殖的关键技术,目前大多采用池塘进行苗种培育的传统方法。但传统的苗种培育方法受天气影响大,容易频发疾病,捕捞困难,成活率还不能保证,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水产苗种培育技术来解决这些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如下技术:
如中国专利号“200510104236.0”在2006年5月31日公开了一种海水苗种培育用水超细悬浮物去除工艺及其设备,其技术方案为:首先将育苗水采用石英砂过滤器滤掉直径大于200微米的悬浮物,石英砂粒径为0.4-0.8mm,砂层厚度为600-658mm,石英砂层的表面水压力为0.1-0.15KN/m2,其次再采用网目直径为100目的微滤机滤除掉直径大于144微米的悬浮物,最后再采用蛋白泡沫分离器滤除掉直径小于144微米的悬浮物,蛋白泡沫分离器的产生的气泡直径为50-120微米,气源压力为39-45KPa,水流量与气流量的体积比为1∶2-1∶3,石英砂过滤器、微滤机和蛋白泡沫分离器之间采用管道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专利通过石英沙过滤器、微滤机和蛋白泡沫分离器过滤水体,但也仅仅只是用于去除水体中的固体颗粒杂质,而并不能去除水体中有机物及有害病菌,水体的处理效果不完全,且处理后的水体也并不能直接循环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游梁式抽油机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淡水苗种培育用水的循环利用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去除培育用水中的杂质及细菌,达到利用循环水培育苗种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淡水苗种培育用水的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一级物理过滤,利用离心旋污器去除自养殖水槽排出的水体中直径大于150mm的颗粒废弃物;
b、二级物理过滤,利于履带式微滤机去除水体中直径大于100mm的颗粒废弃物;
c、三级物理过滤,利用蛋白泡沫分离器去除水体中直径小于100mm的悬浮物;
d、生物过滤,通过附着于生物球上以氨态氮为基质生长的细菌将氨氮转化成不具毒性的硝态氮,去除水体中的氨态氮;
e、CO2剥离,将经生物过滤的水体与空气流形成逆向对流,通过空气流去除水体中的CO2;
f、紫外线杀菌,使用波长在C波段的紫外线灭杀水体中的病菌,灭杀时间为10—20分钟;
g、增氧、调温处理,补充水体中的氧气,并调节水体温度至养殖所需温度,最后控制水体回流至养殖水槽。
所述步骤e的具体剥离过程为:先通过孔板和生物球使水体形成多条水流,再使水流通过填料层进行分散,然后通过风机引入空气流,并使空气流与水流形成逆向对流,水体与空气接触,水体中的CO2被空气流带走。
所述步骤d中的细菌为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
所述步骤d中在进行生物过滤的同时,通过曝气气泵对细菌增氧。
所述步骤f中使用多个蛇形结构的紫外线杀菌灯管杀菌,所述的多个紫外线杀菌灯管横向分层设置。
采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一、本发明中,通过三级物理过滤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颗粒废弃物(包括重金属、蛋白质、纤维、残饵、粪便和粘液等废弃物);通过生物过滤不仅能够去除水体中的水溶性有害物,还能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通过紫外线杀菌器能够有效灭杀水体中的有害病菌;通过上述步骤的综合处理,就能够完全去除水体中的颗粒物、悬浮物和有害病菌等;再通过CO2剥离和增氧、调温处理步骤,就能够将水体处理成适合循环利用标准的养殖水。与中国专利号“200510104236.0”为代表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上述特定步骤的组合,实现了循环利用养殖水的目的,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二、本发明中,在进行CO2剥离时,先通过孔板和生物球使水体形成多条水流,再使水流通过填料层进行分散,该方式能够增大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从而达到充分剥离水体中CO2的目的。
三、本发明中,氨化细菌是分解含氮有机化合物释放氨,而硝化细菌则是将氨转化为亚硝酸,或将亚硝酸转化为硝酸,因此,采用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有利于提高生物过滤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69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