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制备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6421.1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0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魏执真;易京红;解欣然;刘红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3 | 代理人: | 雒纯丹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物组合物 乌药 心律失常 五味子 制备应用 理气 香附 枳壳 治疗 麦冬 凉血清热 益气养心 牡丹皮 太子参 黄连 病机 赤芍 丹参 通脉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药物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制备应用。该药物组合物含有下述组分:牡丹皮、赤芍、太子参、麦冬;还含有香附和乌药,或者还含有五味子和枳壳,或者还含有香附、乌药、黄连和丹参,或者还含有香附、乌药、五味子和枳壳。本发明针对“热”这一病机,以“凉血清热”为主要治则,应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以益气养心、调理气机、理气通脉,从而达到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药物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中药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制备应用。
背景技术
人体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比较规则,成人心律的频率为60~100次/分钟。窦房结的传导时间恒定(成人0.12~0.21秒),冲动经房室传导系统依次激动心房和心室;此外,冲动达心室肌的传导时间也是恒定的(<0.10秒)。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节律、频率、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等任一项异常,可以由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冠心病、甲亢、病毒性心肌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多种疾病引起。以心悸、心跳停歇感、乏力、胸闷、眩晕,甚至昏厥,心电图提示各种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特征。各类过早搏动、阵发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维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均为心律失常的临床常见类型。心律失常临床通常可分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快速型心律失常可见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扑动、房性/结性/室性早搏、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缓慢型心律失常可见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束支传导阻滞等。
快速型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较常见。西医抗心律失常新药虽然不断问世,但是毒副作用较严重;射频消融术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房性、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进展迅速,但因其为有创治疗,风险大且费用昂贵,应用范围究属有限。心律失常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历代医家均有阐述。《丹溪心法》认为血虚和痰火是怔忡致病的根本原因。《医林改错》则认为瘀血内阻能导致心悸、怔忡。现代多数医家认为,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是心气不能主血脉,血脉运行失畅所致。现有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如:参松养心胶囊、养心定悸胶囊、稳心颗粒等,治则多为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北京中医医院心内科国家级名老中医魏执真教授等通过临床诊治大量病人和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临床多表现出胸闷、心悸、气短、乏力,或胸痛、憋气、急躁、太息,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象细数或(和)疾、涩、弦等心气不足、血脉瘀阻、瘀郁化热证,并且通过总结病人的特点,认为造成心律失常的核心在于“热”,形成“热”的机理是诸种原有病或其他因素使心气受伤而形成心气不足,心用失常,乃至血脉瘀阻,若加上情志不舒,气机郁滞,瘀郁化热,热可致急,瘀郁可以致乱,既急且乱,故而出现了心率加快而心律又不齐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在治疗用药中,魏执真教授深受明·李时珍《濒湖脉诀》的启发,书中云“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有生”,“促脉唯将火病医”。魏执真教授潜心研究多年,抓住“热”这个中心因素,提出了调脉饮作为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经验方,水煎制备了调脉汤,其组方为:丹皮、赤芍、太子参、麦冬、五味子、香橼、佛手、香附、丹参、川芎、黄连、白术等。该方重用凉血清热之丹皮、赤芍,辅以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心,香附、香橼行气,川芎、丹参活血通脉,为防凉血清热之品伤脾导致滑肠腹泻,故佐以白术、黄连健脾厚肠止泻。李红等以上述处方制备调脉饮注射液,利用动物模型探究了调脉饮注射液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上述现有技术的引证文件分别为:
魏执真,曹若楠,吴江丽,等.调脉汤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2,7(3):14.
李红,牛欣,李国彰,等.调脉饮注射液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9):759.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64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内窥镜以及电子内窥镜装置
- 下一篇:发动机机油润滑监测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