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畸变手持望双筒望远镜无效
申请号: | 201510273084.0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4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婷;薛文慧;谢婧;邱成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3/02 | 分类号: | G02B23/02;G02B25/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畸变 手持 双筒望远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见光学系统设计领域,涉及一种手持望双筒望远镜。
背景技术
望远系统是用于观察远距离目标的一种光学系统,相应的目视仪器称为望远镜。由于通过望远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对眼睛的张角大于物体本身对眼睛的直观张角,利用望远镜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物体的细节,扩大了人眼观察远距离物体的能力。望远光学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生产生活领域以及军事领域,例如:天文观察、旅游、比赛观看、航海、哨所警戒、潜艇潜望等等。
最近几年,望远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在使用功能方面也更加多元化,例如:稳像功能、方位指示功能、精密测距功能、自动调焦功能等,且在环境适应能力方面也大大提高。
目前市面上较常见的各个国家的望远镜参数较为一致,放大率在7~20倍,全视场角5°~7.4°,出瞳直径2.5~7.1mm。由于目镜系统视场角较大,畸变像差与视场角的大小成三次方关系,因此目视系统限制了整体系统的畸变,全视场畸变绝对值一般在10%以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畸变手持望远镜光学系统,应用本系统观察目标物体能够达到绝对值小于5%的畸变,使得人眼察觉不出像有畸变,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小畸变手持望远镜光学系统,由物镜、转向棱镜和目镜构成,目标发出的可见光信息经过物镜聚焦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转向棱镜使倒立实像正立,所得实像最后经目镜组成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的正立放大的虚像,被人眼接收观察。
本发明中,所述目标位于无穷远处。
本发明中,所述转向棱镜为普罗型棱镜,每组普罗型棱镜的两块直角棱镜间距不为0。
本发明中,所述目镜为修改的消畸变目镜结构。
本发明中,在使用全视场40°的消畸变目镜结构基础上,增加镜片修改结构,使用全视场扩展为60°。
本发明中,物镜、转向棱镜和目镜在实际生产中有两组,两组物镜、转向棱镜、目镜的结构关于平面对称。
本发明中,适用目标源波段为可见光波段。
本发明提供的小畸变手持望远镜光学系统是为实现可见光小畸变成像而研制的,其核心设计为消畸变目镜系统,以获得大视场、小畸变的目标图像。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能够用于可见光波段0.486μm<λ<0.656μm的目标;
2、能够完成对物方全视场ω=±3.25°,放大率Γ=10×,入瞳直径Do=40mm,出瞳距16mm充满人眼入瞳的像;
3、能使用较为简单的结构够产生畸变绝对值<5%的小畸变像;
4、系统尺寸较小,能够随身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小畸变手持望远镜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小畸变手持望远镜光学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小畸变手持望远镜光学系统由物镜1、转向棱镜2、目镜3构成。可见光范围图像目标位于无穷远,由图像目标发出的平行波经过物镜1成倒立实像于物镜组焦平面附近,在这个过程中光线通过转向棱镜2将倒像转为正立,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系统的整体长度,转向后的像经目镜3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人眼明视距离处,目镜3使用消畸变目镜结构为基础,修改其结构达到小畸变像质,最终经过人眼观察到图像目标。
上述系统中,因单透镜物镜色差和球差都相当严重,现代的折射望远镜常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透镜组作物镜。其中以双透镜物镜应用最普遍。它由相距很近的一块冕牌玻璃制成的凸透镜和一块火石玻璃制成的凹透镜组成,对两个特定的波长完全消除位置色差,对其余波长的位置色差也可相应减弱在满足一定设计条件时,还可消去球差和彗差。由于剩余色差和其他像差的影响,双透镜物镜的相对口径较小,一般为1/15~1/20,很少大于1/7,可用视场也不大。
上述系统中,由于双胶物镜不能校正像散和场曲,所以视场角一般不超过8~10°。如果物镜后面有很多光路的棱镜,由于棱镜的像散和物镜的像散符号相反,可以抵消一部分物镜的像散,视场可达到1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30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