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晶体硅切割废料生产铬系铁合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2207.9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27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储少军;陈佩仙;韩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C22B4/06;C22B5/04;C22B1/248;C22C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晶体 切割 废料 生产 铁合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单晶或多晶硅切割废料与铬精矿粉制备铬系铁合金产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10年来,全球光伏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41.3%,作为铁合金产能大国,中国也已迅速崛起成为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大国。制备太阳能电池所需用的硅片均是由高纯多晶硅锭切割而成的。不管是半导体工业所用的单晶硅或是太阳能电池所用的多晶硅,在制片切割过程中,均会有高达50%~52%的晶体硅磨制成细粉形式进入切割废料浆液中。关于单晶硅和多晶硅切割废料浆液的回收问题,国内外已做了大量工作,所发布的各种专利中,大部分方法是涉及回收废料浆中的聚乙醇和碳化硅,但对于含大量的高纯硅粉,未分离出的碳化硅及因氧化形成的二氧化硅的剩余废料的处理,到目前为止尚未研究出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回收技术。其原因是切割废料粒度小(1~10μm),成份复杂(单质硅、碳化、氧化物和含铁化合物共存),很难单独选出利用。因此,我国每年产生的近10~20万吨的晶体硅切割废料已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晶体硅切割废料中所含的金属硅粉,碳化硅粉及少量含铁化物粉均具有良好冶金还原剂性质的特征,提出一种采用电硅热冶金原理,将晶体硅切割废料与铬精矿粉制成球,在电炉或感应炉内生产出铬系铁合金产品的方法,特别是替代常规的中、低碳铬铁和硅铬合金的旧工艺(二步法或三步法),可以一步法生产出低磷、低碳含量的铬铁或硅铬铁合金产品。与旧工艺相比,无论电耗和生产成本均可大幅度降低,经济效益明显。
一种用晶硅切割废料生产铬系铁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的原料及其主要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
铬精矿粉,含Cr2O3 40%~55%,Cr/Fe 1.5~3.0,粒度<3mm,
晶硅切割废料粉,含Si 40%~70%,SiC 15%~25%,SiO2 10%~30%,Fe 5%~10%,粒度<1mm,
生石灰,含CaO 85%~96%,粒度<5cm,
镁橄榄石,含Mg2(SiO4)>80%,粒度<5cm,
硅石,含SiO2>95%,粒度<5cm,
焦炭,含固定碳76%~88%,粒度0.5cm~3cm;
具体制造工艺为:
1)、生产炉料:按照铬精矿粉与晶硅切割废料粉的重量百分数的比值为0.5~3.0进行混匀,采用高压对辊压机压成直径3cm~5cm的球状体或6cm×8cm的块状体炉料,或者采用圆盘成球机制成直径3cm~5cm的粒状炉料;
2)生产中、低碳铬铁铁合金:将步骤1)所述炉料与溶剂按55%~70%和30%~45%的配比称重混匀后装入感应炉或电弧炉内进行冶炼获得液态中、低碳铬铁合金,所用溶剂为生石灰;
3)生产硅铬合金:将步骤1)所述炉料与焦炭和镁橄榄石或硅石混匀后装入感应炉或电弧炉或矿热炉内进行冶炼,获得液态硅铬合金;炉料与焦炭和镁橄榄石或硅石的配比为:炉料60%~100%,焦炭0%~20%,镁橄榄石0%~25%、硅石0%~20%;
4)成品制备:将液态中、低碳铬铁合金或硅铬合金将液态合金用铁水包转运至浇铸车间,注入钢锭模或砂模里,浇铸成型的中、低碳铬铁铁合金锭或硅铬合金块锭,经破碎、筛分后供货。
所述的铬精矿粉和晶体硅切割废料球状或块状冶金炉料中含有添加剂和粘结剂;
所述添加剂占炉料总重0%~20%,所述的添加剂为熟石灰、焦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粘结剂占炉料总重0%~7%,所述粘结剂为含氟水玻璃、酸甲基纤维素、淀粉、镁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发明所得中、低碳铬铁合金化学成分满足我国中、低碳铬铁合金的产品标准(GB 5683-87),所得硅铬合金化学成分满足我国硅铬合金的产品标准(GB 4009-8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22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