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TFE超微粉的分散方法及其分散液在不粘涂料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1390.0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3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波;肖瑞厚;张广欣;余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L27/18;C09D7/65;C09D18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7 | 代理人: | 施少锋 |
地址: | 3240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tfe 超微粉 分散 方法 及其 涂料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TFE超微粉的分散方法,还涉及由该方法制备的分散液在不粘涂料中的应用,属于涂料及其生产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不粘涂料是一种涂层表面不易被其它黏性物质所黏附或黏着后易被除去的特种涂料。这种涂料由于其所形成的表面能极低、摩擦系数小、易滑动等特点,所以具有不粘性。
通常将PTFE超微粉作为添加剂加入到涂料中,提高涂料的不粘性,传统工艺是在不粘涂料研磨过程中加入PTFE超微粉,研磨可以降低PTFE超微粉的粒径,但是研磨的越细,二次团聚的现象也越严重,贮存一段时间后,添加PTFE超微粉的不粘涂料出现返粗现象,虽然理论上研磨的粒度越细,添加到不粘涂料中的不粘效果会越好,但是实际上由于超细粉体的发生二次团聚的原因,在应用时的实际粒径大打折扣,比原始粒径可能会增加数倍甚至更多,这样,产品性能不仅没能随着粉体的超细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反而可能下降,后来的工艺采用PTFE超微粉添加到研磨好的不粘涂料母料中进行分散,由于PTFE超微粉不像普通的PTFE那样具有很强的凝聚性,不容易和其它材料进行混合,分散效果也不理想。
因此,亟待开发一种PTFE超微粉的分散方法,应用在不粘涂料中,以解决现有不粘涂料中添加PTFE超微粉的技术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TFE超微粉的分散方法及其分散液在不粘涂料中的应用,本发明结合PTFE超微粉的特点,提出一种PTFE超微粉的分散方法,及该分散液在不粘涂料中的应用。本发明分散效果理想,解决了现有不粘涂料中添加PTFE超微粉的技术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TFE超微粉的分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取5-7.5g洁净的溶剂,向洁净的溶剂中加入7-20gPTFE超微粉、0.5-0.75g分散剂、22-33g树脂,对上述药剂进行混合,形成混合液;
(2)用螺旋桨分散搅拌混合液,搅拌速度为200-300rmp,分散时间为1-4h,分散温度小于30℃,得到PTFE超微粉的分散液。
优选后,PTFE超微粉由调聚法或辐照法制得。
优选后,分散液中PTFE超微粉的重量为T1,分散液中树脂与PTFE超微粉的总重量为T2,T1/T2的范围为15.2-44.9%。理论上PTFE超微粉占分散液中树脂和PTFE超微粉总重量分数越低越易分散,但实际上PTFE超微粉占分散液的重量低于15.2%,PTFE超微粉在分散液中的比例过少,分散液静止后PTFE超微粉在分散液中分层,底层的PTFE超微粉又发生絮凝,PTFE超微粉占分散液中树脂和PTFE超微粉总重量高于44.9%,PTFE超微粉在分散液中的流动性变差,造成分散困难且不均。
优选后,步骤(2)的螺旋桨分散搅拌的搅拌速度为250rmp。
优选后,步骤(2)的分散时间为3h。
优选后,分散液细度小于等于10μm。PTFE超微粉的粒径为5-10μm,若分散液的细度超过10μm,说明PTFE超微粉在分散液中分散的不均匀,发生了二次团聚。可作为鉴别分散液质量的参考。
采用上述分散方法直接获得的分散液在不粘涂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计量称取0.5-0.75g分散剂、22-33g树脂、0.8-1g流平剂、0.3-0.5g消泡剂、0.1-0.5g不粘助剂、5-10g滑石粉、5-8g溶剂、5-10g颜料、1-2g气相二氧化硅,将上述药剂加入到研磨罐中;
(2)对研磨罐里的药剂进行研磨分散2-6h,过滤后得到母料;
(3)将母料加入到分散液中,并搅拌均匀,得到分散液的不粘涂料;
(4)将不粘涂料通过空气喷涂的方法喷涂于预先脱脂、打磨、清洗后的金属基材上,喷涂后将金属基材在220℃下烘烤15min形成不粘涂层。
优选后,分散剂为带有活性官能团的高分子聚羟酸盐类分散剂。
优选后,溶剂为醋酸丁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及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混合溶剂。
优选后,树脂为聚氨酯树脂、环氧聚酰胺树脂、丙烯酸树脂、酚醛树脂、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化集团技术中心,未经巨化集团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13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循环长轴多级深井潜水钻机
- 下一篇:一种防蚊、防细颗粒的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