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允许用户通过智能手持设备使用的对讲门铃户内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70982.0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7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晓建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Q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允许 用户 通过 智能 手持 设备 使用 对讲 门铃 户内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讲门铃的户内终端,尤其是指一种可以允许用户通过智能手持设备 使用的户内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对讲门铃户内终端都是固定安装在用户室内的墙壁上。当其他人通过对 讲门铃的户外机呼叫用户的户内终端时,用户需要走到此户内终端才能开始与户外机的用 户开始对讲。当用户距离此户内终端较远,如在远离安装位置的卧室或浴室时,这种操作 方式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允许用户通过智能手持设备使用的对讲门铃户内终端,包 括用于与对讲门铃户外机进行通信的远程接口模块,用于与所述智能手持设备通信的WIFI 模块,和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1)所述户内终端通过所述WIFI模块,把来自所述户外机的信息传送给与所述户内终端 建立了网络通信关系的所述智能手持设备;
(2)所述户内终端通过所述远程接口模块,把来自所述智能手持设备的信息传送给所述户 外机。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时,所述户内终端的组成结构及与其通信的智能手持设 备的组成。
图2为采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时,所述户内终端在加电后的初始化流程。
图3为采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时,所述户内终端处理监听到的网络报文的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对讲门铃户内终端包括用于与对讲门铃的户外机进 行通信的远程接口模块、用于外部通信的WIFI模块、存储器、和控制模块,且,
(1)所述存储器存储了变量key和address,其中key为解密密钥,address为网络通信地 址;
(2)在所述户内终端加电后,执行包括如下步骤的流程:
INIT1将变量address设置为无效值;
INIT2通过所述WIFI模块建立一个无线局域网热点;
INIT3启动对来自所述远程接口模块的信息的监听;
INIT4启动对网络报文的监听;
(3)在所述控制终端监听到其它设备向所述控制终端发送了报文时,执行包括如下步骤的 流程:
PROC1接收所述报文,记此报文为msg;
PROC2若msg的类型为语音信息,则转到步骤PROC3,否则转到步骤PROC5
PROC3通过所述远程接口模块,将此语音信息发送给所述户外机;
PROC4处理结束
PROC5根据变量key,对步骤PROC1获得的msg进行解密,获得newmsg;
PROC6若newmsg中的特征码正确,则转到步骤PROC7,否则转到步骤PROC11;
PROC7若newmsg包含了登录命令,则令变量address的值为当前报文对应的网络 通信地址;
PROC8若newmsg中包含了解锁命令,则通过所述远程接口模块,通知所述户外机 解锁;
PROC9若newmsg包含了修改变量key的命令,则根据newmsg中的信息,修改变 量key的值;
PROC10若newmsg中包含了开始对讲命令,则通过所述远程接口模块,通知所述 户外机对讲已被接通;
PROC10若newmsg中包含了结束对讲命令,则通过所述远程接口模块,通知所述 户外机结束对讲;
PROC11处理结束
(4)在所述控制终端监听到来自所述远程接口模块的信息时,执行包括如下步骤的流程:
INC1接收来自所述远程接口模块的信息;
INC2若变量address是无效值,则转到步骤INC4,否则执行步骤INC3;
INC3将步骤INC1接收到的信息的数字化形式发送到address指定的网络通信地 址;
INC4处理结束
(5)用户在智能手持设备上安装了与所述户内终端相对应的应用,该应用记录了与所述户 内终端的变量key相对应的加密密钥enkey,该应用被启动后,执行的步骤包括:
APP0设置变量processing为false;
APP1通过向所述户内终端预定的网络通信地址发送网络报文,与所述户内终端建 立网络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晓建,未经刘晓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0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