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的19-脱甲基蟾毒内酯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0178.2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2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叶文才;王磊;张冬梅;李宝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J71/00 | 分类号: | C07J71/00;A61K31/58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苏运贞 |
地址: | 51063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9 甲基 内酯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肿瘤 药物制剂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及化学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19-脱甲基蟾毒内酯化合物及其在治疗肿瘤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是危害人类生命的第一大杀手,研究开发抗癌药物一直是全世界医药界研究的热点。
蟾皮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框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皮,主要产于我国的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地。该品性凉、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痈疽、肿毒、瘰疬等,临床常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和慢性气管炎等(中药大辞典,1977:2713-2714)。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蟾皮不仅具有镇痛、抗炎的功效,还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时珍国医国药,2009:1213-1214)。由于蟾皮及其制剂华蟾素注射液在临床治疗癌症方面的确切疗效(实用肿瘤杂志,2007,1:32-35),从而引起了人们对蟾皮化学成分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蟾皮富含一类乙型强心甾类化合物,又称蟾毒内酯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母核通常由24个碳原子组成,且在C-17位具有α-吡喃酮基。其中蟾毒灵(bufalin)、华蟾蜍他灵(cinobufotalin)等是蟾皮的主要成分,并具有抗肿瘤作用。然而,蟾皮的化学成分复杂,目前仅报道了约40余种蟾毒内酯类成分(Chemistry&biodiversity,2011:559-567),其抗肿瘤活性成分有待深入发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19-脱甲基蟾毒内酯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19-脱甲基蟾毒内酯化合物在抗肿瘤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的19-脱甲基蟾毒内酯化合物,命名为Bufogargarin A(式I),结构如下:
Bufogargarin A从蟾皮中提取分离得到:将蟾皮粗粉用水或有机溶剂提取,再通过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Sephadex LH-20及制备型HPLC纯化,得到Bufogargarin A。
Bufogargarin A在制备抗肿瘤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所述药物制剂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Bufogargarin A,余量为药用辅料或其它可配伍的药物;
所述药用辅料是指常规的药用赋形剂,如溶剂、崩解剂、矫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和粘合剂等;
所述其它可配伍的药物,指的是以有效剂量的Bufogargarin A为药物原料,再配伍其它天然药物或化学药品;
所述的抗肿瘤药物制剂包括多种临床药物剂型,如片剂、注射液、脂质体纳米粒、控释剂等;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发掘了蟾皮中的一种新19-脱甲基蟾毒内酯化合物,命名为Bufogargarin A,该化合物是由23个碳原子组成骨架且10位连有氢原子的新型19-脱甲基蟾毒内酯类化合物。
(2)本发明发现Bufogargarin A在较低浓度(0.416~3.481μM)下即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
(3)本发明发现19-脱甲基蟾毒内酯Bufogargarin A的抗肿瘤活性明显优于对应的含19位甲基的蟾毒内酯化合物,例如Bufogargarin A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强于华蟾蜍他灵(cinobufotalin)5~10倍。
(4)本发明的Bufogargarin A在体内的毒性低于华蟾蜍他灵,在治疗剂量下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19-脱甲基蟾毒内酯化合物Bufogargarin A的1H NMR谱图。
图2是19-脱甲基蟾毒内酯化合物Bufogargarin A的13C NMR谱图。
图3是19-脱甲基蟾毒内酯化合物Bufogargarin A的HSQC谱图。
图4是19-脱甲基蟾毒内酯化合物Bufogargarin A的HMBC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01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
- 下一篇:一种智能高压输电线路雷击提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