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冷却功能的机床主轴润滑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65145.9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9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马峻;孙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亚思科精密数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12 | 分类号: | B23Q11/12;B23B1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冷却 功能 机床 主轴 润滑油 系统 | ||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冷却功能的机床主轴润滑油系统,属于机床主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的机床主轴装置,包括齿轮箱体、机床主轴、轴承和迷宫式密封环,机床主轴2 安装在齿轮箱体内,机床主轴上安装有多个轴承,所述齿轮箱体的端部安装有迷宫式密封环。传统的机床主轴轴承润滑的方式为在轴承上填充高级润滑脂,经过长期的使用,迷宫式密封环磨损,间隙增大,在机床切削时,冷却液会沿着主轴进入轴承,高级润滑脂发生皂化变质,使得高级润滑脂的耐高温和附着能力下降,使得轴承的润滑得不到保障,致使加工得产品精度达不到要求,并且严重影响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不必要的维修工作量。
对于机床来说,有几个指标,一是主轴转速,二是几何精度,三是机床刚度。其中主轴转速是一个重要指标,影响机床主轴转速的因素很多,如 :单件加工精度,工件材质及刚性,轴承精度以及装配质量,还有润滑方式。其中主轴润滑方式对主轴转速影响很大。
现有机床主轴润滑方式有以下几种 :油脂润滑、稀油润滑、油雾润滑。在这三种润滑方式中,第一种油脂润滑是最简单的润滑方式,适合低转速主轴,一次加油脂可用几年,成本低廉;缺点是 :润滑油量无法调整,润滑油被污染后更换困难,发热大,散热能力差,不利于高转速。第二种稀油润滑是目前较常用的润滑方式,特点是润滑油可循环使用 ;缺点是 :润滑油量很难控制,油量给多时,轴承将油带起,产生搅油发热,从而降低主轴转速,抑制主轴速度,油量给小时,润滑不充分,轴承发热无法带出。第三种是油雾润滑,该种润滑方式是气体将润滑油雾化后,送到轴承处,对主轴轴承进行润滑,特点 :主轴转速高,发热小,是一种较好的方式;缺点是:由于油是由油雾器提供的,油量较小,不适合大型机床,且油不能全部回收,也不能二次利用,油雾对环境污染大。
发明人经过检索发现专利号为:201110166813.4,发明名称为:机床主轴轴承微量供脂再润滑系统及方法,该专利公开的一种机床主轴轴承微量供脂再润滑系统,包括采用无柱塞式双通道输出泵单元的直接润滑系统和若干润滑管,润滑管一端连接直接润滑系统泵单元输出端口,另一端连接被润滑轴承。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系统的再润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润滑脂从直接润滑系统泵单元输出端口泵出,然后通过润滑管输送到被润滑轴承。但是该机床主轴轴承微量供脂再润滑系统体积大,占用空间大,且整套润滑系统成本高,需要对机床做大规模的改动,改动工程大,设备投资巨大,不适合推广应用,不具备市场前景。
发明人还检索发现专利号为申请号为:201010257474.6,专利名称为:一种机床主轴润滑方法,该方法公开一种机床主轴润滑方法,主要解决现有的润滑方法油量消耗大、发热大、导致主轴温升高的问题。其特征在于 :①气源(1)内的空气通过空气干燥器(2)进入气动三联件(3),然后再进入油气混和装置 (6) ;②将油箱 (14) 内的润滑油泵入主油路 (22),经过过滤器 (11) 及减压阀 A(7) 后进入油气混和装置(6);③进入油气混和装置(6)内的润滑油通过阻尼节流体 (18) 减压后再通过分气阀 (21) 与气体混和,然后对主轴轴承进行润滑。该方法能够起到减少油耗的作用,但是,该方法控制过程复杂,需要分别控制好每个油路的进油情况和出油情况,且若有一个或部分油路发生故障,或者一个或部分阀门发生故障没有及时发现和维修,将会严重影响到整台机床的运行情况,且定期检修成本高昂,应用具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冷却功能的机床主轴润滑油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备冷却功能的机床主轴润滑油系统,包括主轴轴体,其特征是所述主轴轴体包括主轴内轴体和主轴外轴体,所述主轴外轴体套在主轴内轴体外面,所述主轴外轴体和主轴内轴体套接接触面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等大小的半圆形的凹陷槽,所述主轴外轴体和主轴内轴体的半圆形的凹陷槽分别对应相互吻合形成若干个润滑油空腔管道,所述每个润滑油空腔管道中均设置有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贯穿过对应的润滑油空腔管道的轴向中心线,所述主轴外轴体设置有若干个润滑油孔,所述每个润滑油孔分别接通到对应的润滑油空腔管道。
所述冷却管道的四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均匀分布在冷却管道的四周,所述支撑连杆的一端与冷却管道固定,另一端与主轴外轴体或主轴内轴体的凹陷槽固定。
所述润滑油孔中设置有若干个降速挡板,所述每个降速挡板的一端均与润滑油孔固定,另一端悬空。
所述任意相邻的降速挡板悬空的一端相对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亚思科精密数控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亚思科精密数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5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