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渗析设备的隔板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48151.3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1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陈百俊;陈希书;吴旭东;何哲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沐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B01D61/5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32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渗析 设备 隔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电渗析设备的隔板,尤其是一种能抗有机污染的新型隔板,属于电渗析设备的隔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渗析设备是一种水处理设备,其主要由离子交换膜、隔板等几种部件组成,主要原理是利用直流电场将设备一侧水体中的无机盐份转移到另外一侧的水体中去,转入盐分的水体通过不断循环,盐分越来越高,称为浓水,转出盐分的水体通常是一次性经过设备,称为淡水。目前电渗析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是对污水厂生化处理系统的进行脱盐处理,即水处理行业内所称的中水回用领域,生化系统的出水分为两部分进入电渗析设备,一部分做淡水,一部分做浓水,浓水反复循环,所以占的比例很少,淡水比例很高,淡水作为中水回用,浓水进入深度处理或者排放。
目前国产电渗析设备使用的隔板仍在沿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结构设计,那时的电渗析设备主要用于地下水、地表水、自来水等的脱盐处理,没有过多考虑有机物污染问题,所以隔板的结构中存在很多死角,在处理有机物含量高的水体时,极易造成死角区域的有机物残留、细菌滋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安装方便,能减少隔板结构中的死角,减少有机物残留和细菌滋生的电渗析设备的隔板。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电渗析设备的隔板,它包括一中间采用热熔焊焊连有编织网的边框,所述的边框两侧内框边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布置的多个流道口,其中一侧内框边上依照上下排置设置有多个出水流道口,另一侧相对的内框边上也依照上下排置设置有多个进水流道口,对应于每个流道口设置有是水流均匀流进或流出的布水流道,且布水流道的上下两侧分别呈相对的扩散形状。
本发明所述的流道口为方孔形状,且直接设置在边框的两侧内框边上,所述布水流道的上下两侧有水流变道处均采用减少形成水流死角的弧形连接。
本发明属于对现有技术的一种改进,它具有结构合理,使用安装方便,能减少隔板结构中的死角,减少有机物残留和细菌滋生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介绍: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渗析设备的隔板,它包括一中间采用热熔焊焊连有编织网1的边框2,所述的边框2两侧内框边3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布置的多个流道口,其中一侧内框边3上依照上下排置设置有多个出水流道口4,另一侧相对的内框边3上也依照上下排置设置有多个进水流道口5,对应于每个流道口4、5设置有是水流均匀流进或流出的布水流道6,且布水流道6的上下两侧分别呈相对的扩散形状7。
图中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流道口4、5为方孔形状,且直接设置在边框2的两侧内框边3上,所述布水流道6的上下两侧有水流变道处均采用减少形成水流死角的弧形连接8。
本发明所述的边框2用聚丙烯材料制成,中间用热熔焊接技术焊接有用聚丙烯制成的编织网;所述的方孔形状的流道口4、5是电渗析设备处理水体的流道,对应于所述的流道口设置有使水体均匀进出隔板中心编织网区域的布水流道。
本发明是在传统隔板的基础上针对有机物污染进行的改进,一是缩短了布水流道,规避了所有传统隔板的死区;二是把传统隔板的布水流道的硬角拐弯都设计成了不易残留污染物的圆弧流道。通过以上改进,使得抗有机污染新型隔板几乎没有水流死区,大大降低了有机物残留在隔板中死区部分造成污染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沐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沐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81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