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纱线卷绕装置及标记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4515.0 | 申请日: | 2015-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4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播戸志郎;笹川修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H54/74 | 分类号: | B65H54/74;B65H54/04;B65H54/28;B65H59/00;B65C9/2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庞乃媛;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纱线 卷绕 装置 标记 形成 方法 | ||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及标记形成方法提高形成在卷装上的标记的视觉辨认度,并且防止由于形成标记而在卷装表面上产生凹陷。根据形成卷装(P)时纱线(Y)的张力判断卷装(P)的品质,在形成卷装(P)后将纱线(Y)卷绕到与卷装(P)的品质相对应的部分上,由此形成标记(M)。在形成标记(M)时使横动导纱器(45)以比卷绕时的移动速度慢的移动速度(V2)沿卷装(P)的轴向移动,将纱线(Y)以比卷绕时的卷绕角小的卷绕角(θ2)卷绕到卷装(P)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绕纱线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装置、以及在卷装上形成标记(marking)的标记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包含假捻装置的纱线加工部、将在纱线加工部加工过的纱线卷绕到筒管上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部的拉伸假捻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拉伸假捻机的纱线卷绕部具备横动装置,边利用横动装置使纱线沿筒管的轴向横动边将纱线卷绕到筒管上。并且,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拉伸假捻机利用配置在假捻装置下游侧的张力传感器检测纱线的张力,根据该检测结果判断卷装的等级。并且,在纱线向筒管的卷绕完成后,通过在使横动装置的横动导纱器停止在与卷装的等级相对应的位置上的状态下将纱线卷绕到卷装,在卷装上形成带状卷绕(标记)。其中,形成有带状卷绕的卷装中,形成了带状卷绕的部分与除此以外的部分之间表面的形态不同,由此,在这些部分之间表面的光的反射方式不同。因此,能够视觉辨认形成了带状卷绕的位置,能够根据视觉辨认的带状卷绕的位置来掌握卷装的等级。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509756号公报
其中,专利文献1中像上述那样通过在使横动导纱器停止在与卷装的等级相对应的位置的状态下将纱线卷绕到卷装上,在卷装上形成带状卷绕。因此,在纱线细的情况下,带状卷绕的宽度(卷装轴向的长度)变窄,存在带状卷绕的视觉辨认度变差的担忧。此时,如果增加用于形成带状卷绕的纱线的长度来增大带状卷绕从卷装表面突出的量,则能够提高带状卷绕的视觉辨认度。但是,由于形成带状卷绕的纱线一般在使用卷装时从卷装除去并废弃,因此如果形成带状卷绕的纱线的长度变长,则白白废弃的纱线的量就变多了。并且,如上所述,如果在形成带状卷绕时使横动导纱器停止,则形成带状卷绕的纱线多次卷绕到卷装的相同部分,卷装的表面被形成带状卷绕的纱线局部地强力挤压。结果,在卷装的使用时,当从卷装除去了形成带状卷绕的纱线时,存在卷装表面的形成有带状卷绕的部分产生凹陷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提高了标记的视觉辨认度、不容易因形成标记而在卷装的表面产生凹陷的纱线卷绕装置和标记形成方法。
发明第1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具备:能够安装卷绕管地构成、将纱线卷绕到安装好的上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绕部;具有能够沿上述卷绕管的轴向移动地构成的横动导纱器、通过使上述横动导纱器沿上述轴向往复移动使纱线横动的横动部,以及控制上述卷绕部和上述横动部的动作的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在形成上述卷装后控制上述卷绕部和上述横动部,使上述横动导纱器沿上述轴向移动,并且将纱线以比卷绕时小的卷绕角卷绕到上述卷装的一部分上,由此在上述卷装上形成标记。
根据本发明,通过有无标记、形成标记的位置能够掌握卷装的品质等。并且,由于使横动导纱器沿轴向移动,同时以比卷绕时小的卷绕角使纱线卷绕到卷装上,因此标记的宽度(在卷装的轴向上的长度)大到某种程度。由此,即使在纱线细等情况下,也不用增加太多的使用的纱线的量,能够形成视觉辨认度高的标记。
并且,本发明中,由于像上述那样标记的宽度大到某种程度,因此,与形成标记时使横动导纱器停止的情况相比,形成标记的纱线卷绕在卷装的相同部分上的次数变少。由此,形成标记的纱线挤压卷装表面的力变小,能够防止从卷装除去形成标记的纱线时在卷装表面的形成标记的部分产生凹陷。
发明第2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在发明第1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的基础上,形成上述标记时的卷绕角为卷绕时的卷绕角的1/20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未经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45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