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草保水保温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41902.9 | 申请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3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雷;杨锦鹏;余君;樊凯孝;秦文章;樊友伦;邓灿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爱信律师事务所 32241 | 代理人: | 唐小红 |
地址: | 43003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草 保温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烟草保水保温栽培方法,涉及烟草栽培领域。
背景技术
烟草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我国南方烟区降雨总量充足,但时空分配不均匀,尤其与烟株需水规律不配套,烟株生长中后期降雨常不能保证烟株的正常发育和生长,而且由于烟田保水持水能力较差,且易使施用的化肥不能及时充分被溶解吸收,影响了烟株的养分汲取。为此,各主要烟叶产地兴建大量的水利灌溉设施,来解决干旱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设施投入较大,因而没有全面推广。我国主要烟区多在山区,在烟草大田生长前期经常气温偏低,致使烟株前期生长缓慢。
通过适宜的栽培技术提高烟田的保水持水能力,提高根部土体的蓄热能力,在解决烟草阶段性干旱,抵抗烟草生长前期气温偏低,保证烟叶的产量产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保水保温栽培方式是在烟草常规起垄地膜栽培基础上,在垄体上设置保水保温沟,收集自然降水,增加垄内土壤含水量,同时提高垄体蓄热能力的一种栽培模式,可以解决阶段性干旱给烟叶生产带来的问题,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烟草保水保温栽培方法,能显著提高烟田土壤保水保温能力,进而加强烟株抗干旱及抵抗前期低温的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烟草保水保温栽培方法,含有以下步骤:1、整地、施肥:按常规烟草生产技术规程操作;2、起垄:垄高(b)25 cm,垄底宽(a)80 cm,垄面宽(c)40 cm;3、设置保水保温沟,适墒覆膜:在垄面沿垄轴线掏一条保水保温沟,其规格为沟深(f)10 cm,沟口宽(d)12 cm,沟底宽(e)2 cm;当田间持水量达到80%时,用农用地膜覆盖全垄体,要求覆膜后在保水保温沟内形成积水蓄热空腔;4、移栽:在保水保温沟内打直径9 cm的移栽孔(g),将烟苗栽入孔内;5、其他的栽培技术按目前生产技术规程执行。
本技术创造性在于不改变现有起垄栽培模式的基础上,在垄体上设置保水保温沟,目的是能收集雨水于垄体,提高垄体耕层含水量,实现“小雨留得住,大雨流得走”,同时提升垄体的蓄热保温能力,提升烟株生长前期垄体土壤温度。本技术实施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本发明技术效果:应用本发明可提高烟田土壤含水量5个百分点以上,在烟株大田生长前期可使垄体土壤温度提升2-3℃,有效促进烟株的早生快发,大田生育期提前5天,烟叶产量增加9%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保水保温垄体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保水保温垄体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发明,现结合附图描绘本发明的实施例。具体实施方法:
2014年在湖北省恩施市崔坝镇实施本项技术,栽培品种为白肋烟鄂烟1号。保水保温栽培实施例按如下方案实施:1、整地、施肥:按常规烟草生产技术规程操作;2、起垄:垄高(b)25 cm,垄底宽(a)80 cm,垄面宽(c)40 cm;3、设置保水保温沟,适墒覆膜:在垄面沿垄轴线掏一条保水保温沟,其规格为沟深(f)10 cm,沟口宽(d)12 cm,沟底宽(e)2 cm;当田间持水量达到80%时,用农用地膜覆盖全垄体,要求覆膜后在保水保温沟内形成积水蓄热空腔;4、移栽:在保水保温沟内打直径9 cm的移栽孔(g),将烟苗栽入孔内;5、其他的栽培技术按目前生产技术规程执行。对照为常规栽培。
应用本发明技术,可显著提高烟田土壤含水量(可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且在烟草生长的各生育期的表现是一致的(表1)。
表1 保水保温垄体栽培对烟田土壤含水量
本发明亦能显著提升生长前期的垄体土温2-3℃(表2)。
表2保水保温垄体栽培对移栽后7-15天垄体土壤温度影响
(日均温,测试土壤深度为15cm)
大田生育期调查结果表明,应用本技术所栽培的烟株具有明显的早发优势,团棵期和旺长期均比对照提前5天。
烟叶产量产值调查结果表明(表3),应用本技术有显著的增产增值效应,平均亩产量增加9.42%、平均亩产值增加12.43%,均价增加0.45元/kg,上等烟率增加8.93个百分点,上中等烟率增加5.24个百分点。
表3 不同保水栽培措施对白肋烟烟叶产值量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未经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19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