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原油蒸馏拔出率和改善渣油性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1862.8 | 申请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0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佘喜春;朱国荣;黄华;田娟;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7/00 | 分类号: | C10G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科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203 | 代理人: | 彭乃恩,陈庆元 |
地址: | 4140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原油 蒸馏 拔出 改善 渣油 性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炼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原油蒸馏拔出率和改善渣油性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原油需求量不断增加以及原油中轻质油、中质油比例持续下降,并且重油的二次加工性能变差,如何从重油和超重油中得到更多的轻油以及改善重油的二次加工性能已成为全球炼油行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目前,提高原油蒸馏拔出率和改善渣油性质的方法主要有:
(1)用含芳烃的催化裂化350℃以上馏分油作为添加物,在减压塔进料中按重量比加入0.5%~10%,在不改变减压塔的操作条件下,可使减压馏分油的收率提高0.5%~10%(重量)。但是该方法不能有效抑制减压系统结焦,馏分油收率的提高也不是很明显。
(2)将含松脂的添加剂加到石油常减压蒸馏塔的原油中,添加剂的加入量为原油进料量重量的0.001%~0.1%,该添加剂中含有50%~80%的松脂天然有机物和20%~50%的有机溶剂,可以使常减压原油蒸馏时轻油收率提高1.5%~2.3%。但是该方法中加入的天然松脂和有机溶剂价格都相对较高,增加了运行成本。
(3)利用超声波提高原油蒸馏收率的方法,向水质量分数≤1%的原油中加入0.5%~10%的有机供氢剂,在20℃~150℃之间,用超声波处理原油。该方法能提高原油中沸点<500℃的馏分油的收率,但是该方法要求原油中含水量≤1%,且需要增设超声波设备,增加运行成本。
综上所述,传统的提高原油蒸馏拔出率的方法存在不能改善渣油性质、有效抑制系统结焦、运行成本高、轻油收率提高不明显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提高原油蒸馏拔出率的方法存在不能改善渣油性质、有效抑制系统结焦、运行成本高、轻油收率提高不明显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抑制系统结焦、明显提高轻油收率、运行成本低的提高原油蒸馏拔出率和改善渣油性质的方法。
一种提高原油蒸馏拔出率和改善渣油性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原油中加入加氢催化回炼油,得到混合油;
将上述混合油进行常压蒸馏,得到常压馏分油和常压塔底重油;及
将上述常压塔底重油进行减压蒸馏,得到减压馏分油和减压渣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加氢催化回炼油的加入量为原油质量的1%~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加氢催化回炼油的加入量为原油质量的2%~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加氢催化回炼油为催化裂化产物经过加氢后得到的沸点大于200℃的馏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加氢催化回炼油为催化裂化产物经过加氢后得到的沸点为250℃~450℃的馏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质量分数计,上述加氢回炼油中芳烃含量>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质量分数计,上述加氢催化回炼油中单环芳烃和双环芳烃的含量>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质量分数计,上述加氢催化回炼油中氢含量>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减压蒸馏的真空度为1mmHg~10mmHg。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上述混合油进行常压蒸馏,得到常压馏分油和常压塔底重油的步骤之后,以及将所述常压塔底重油进行减压蒸馏,得到减压馏分油和减压渣油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上述常压塔底重油中加入加氢催化回炼油。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提高原油蒸馏拔出率和改善渣油性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原油进行常压蒸馏,得到常压馏分油和常压塔底重油;
向上述常压塔底重油中加入加氢催化回炼油,得到混合油;
将上述混合油进行减压蒸馏,得到减压馏分油和减压渣油。
上述提高原油蒸馏拔出率和改善渣油性质的方法,是炼厂内油品的优化利用,运行成本低。通过加入加氢催化回炼油,降低了小分子轻油在胶质和沥青质中的吸附,明显提高了轻油收率。
此外,加氢催化回炼油的加入能释放活泼氢自由基,抑制了大分子自由基的缩合,减少了胶质、沥青质的生成,改善渣油性质,有效抑制系统结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提高原油蒸馏拔出率和改善渣油性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提高原油蒸馏拔出率和改善渣油性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18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样本收集检测装置
- 下一篇:沙发(B‑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