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静脉输液的高效低阻杂质微粒过滤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39269.X | 申请日: | 2015-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6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珍;段俊萍;张勇;王雄师;王亮;杨昕;孙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5/165 | 分类号: | A61M5/165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王云峰 |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静脉 输液 高效 杂质 微粒 过滤 系统 | ||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用于静脉输液的高效低阻杂质微粒过滤系统,解决了现有静脉输液过滤系统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过滤效果差进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一种用于静脉输液的高效低阻杂质微粒过滤系统,包括茂菲式滴管,茂菲式滴管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空气过滤器和药液过滤器,空气过滤器与茂菲式滴管的上部右侧连通,且空气过滤器的进气管开口向下,药液过滤器与茂菲式滴管下部左侧连通,茂菲式滴管和药液过滤器内均设置有将其左右隔开且竖向放置的复合滤布,复合滤布是由机织滤布和聚二甲基硅氧烷滤膜黏合制成,空气过滤器的进气管端部设置有水平放置的复合滤布。本发明提高了静脉输液的过滤效果,进而杜绝了安全隐患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过滤系统,具体为一种用于静脉输液的高效低阻杂质微粒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据统计,如今我国的输液年产量及年销售量分别达到150亿瓶和104亿瓶,其中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导致不良反应的人数在250万人以上。
不安全注射大多是由于生产工艺、生产环境、输液环境、人为操作等方面的原因,输液成品中不可避免地混入以下主要微小杂质微粒:生产药液的过程会产生的碳黑微粒;临床操作产生的橡胶微粒、塑料微粒;安瓿开启时产生的玻璃碎屑微粒;添加药物或混药时产生的结晶体微粒,且混药次数和种类越多,微粒出现越多;输液环境产生的毛屑、尘埃等微粒;药液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不当时(如不能有效避光),产生的结晶体微粒、纤维素微粒;中草药制剂中的胶体微粒;重病人使用的全营养液中的脂肪栓微粒。这些杂质微粒一旦进入人体血液,就会永远留在人体内。微粒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入脑部和肺部微循环,一部分微粒阻塞毛细血管形成栓塞,一部分微粒则被吞噬细胞包围,从而形成肉芽肿,微粒还可导致不同部位的结石,如肾结石、胆结石等,微粒还可引起过敏样和热源样反应,因而必须加强对输液中微粒污染的控制。
现有输液过滤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空气过滤器、茂菲式滴管及药液过滤器,纤维素滤布水平设置在空气过滤器的排气口处及药液过滤器内,且排气口开口向上;长时间使用后,纤维素滤布易脱落,从而会产生严重的自污染,从而在大量增加药液杂质微粒的同时导致滤布的有效过滤能力急剧下降,而且纤维素滤布的孔隙率只有30%-40%,其主要通过经纱和纬纱的交织缠绕来实现对杂质微粒的滤除,交织缠绕后滤布的孔径大小不一,对直径较小的杂质微粒几乎没有滤除效果,同时滤布的设置方式及过滤系统的结构设计不尽合理,使得大量杂质微粒堆积在滤布表面,从而导致杂质微粒“堵死”滤孔,最终导致过滤效果明显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静脉输液过滤系统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过滤效果差进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静脉输液的高效低阻杂质微粒过滤系统。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静脉输液的高效低阻杂质微粒过滤系统,包括茂菲式滴管,茂菲式滴管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空气过滤器和药液过滤器,空气过滤器与茂菲式滴管的上部右侧连通,且空气过滤器的进气管开口向下,药液过滤器与茂菲式滴管下部左侧连通,茂菲式滴管和药液过滤器内均设置有将其左右隔开且竖向放置的复合滤布,复合滤布是由机织滤布和聚二甲基硅氧烷滤膜黏合制成,空气过滤器的进气管端部设置有水平放置的复合滤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92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