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田二氧化碳驱采出气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26107.2 | 申请日: | 2015-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78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陆诗建;李清方;张建;刘海丽;张启阳;尚明华;张媛媛;陆胤君;张新军;韩霞;王田丽;王子明;孙广领;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3/04;B01D4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257026***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田 二氧化碳驱 出气 二氧化碳 分离 回收 系统 | ||
1.一种油田二氧化碳驱采出气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气分离塔(1),具有:
油气分离塔塔体(11),内具有油气分离塔塔腔(111);
油气分离塔入口(12),设置于油气分离塔塔体(11),用于供来自气井的油田二氧化碳驱采出气作为原料气通入油气分离塔塔腔(111)内;
第一油气分离塔出口(13),设置于油气分离塔塔体(11)的底部、连通于油气分离塔塔腔(111)且连通于外部;以及
第二油气分离塔出口(14),设置于油气分离塔塔体(11)的顶部且连通于油气分离塔塔腔(111);
第一压缩机(2),具有:
第一压缩机入口(21),连通于第二油气分离塔出口(14);以及
第一压缩机出口(22);
冷却器(3),具有:
冷却器入口(31),连通于第一压缩机出口(22);以及
冷却器出口(32);
凝结过滤器(4),具有:
凝结过滤器入口(41),连通于冷却器出口(32);
第一凝结过滤器出口(42),连通于外部;以及
第二凝结过滤器出口(43);
换热器(5),具有:
第一换热器入口(51),连通于第二凝结过滤器出口(43);
第一换热器出口(52);
第二换热器入口(53),连通于第一压缩机出口(22);以及
第二换热器出口(54),连通于冷却器入口(31);
活性炭吸附床(6),具有:
活性炭吸附床入口(61),连通于第一换热器出口(52);以及
活性炭吸附床出口(62);
颗粒过滤器(7),具有:
颗粒过滤器入口(71),连通于活性炭吸附床出口(62);以及
颗粒过滤器出口(72);
加热器(8),具有:
加热器入口(81),连通于颗粒过滤器出口(72);以及
加热器出口(82);
第二压缩机(9),具有:
第二压缩机入口(91),连通于加热器出口(82);以及
第二压缩机出口(92);以及
薄膜分离装置(10),连通于第二压缩机出口(92)且具有薄膜;
其中,
原料气经由油气分离塔入口(12)进入油气分离塔塔腔(111),在油气分离塔(1)内原料气所夹带的液态原油被分离出并收集于油气分离塔塔腔(111)内;
分离后的原料气经由第二油气分离塔出口(14)以及第一压缩机入口(21)进入第一压缩机(2),并在第一压缩机(2)内加压;
加压后的原料气经由第一压缩机出口(22)分两部分输出;输出的加压后的原料气的一部分经由冷却器入口(31)进入冷却器(3)内冷却、冷却后的原料气经由冷却器出口(32)以及凝结过滤器入口(41)进入凝结过滤器(4)过滤、过滤后的原料气经由第二凝结过滤器出口(43)以及第一换热器入口(51)进入换热器(5);输出的加压后的原料气的另一部分经由第二换热器入口(53)进入换热器(5),以与经由第二凝结过滤器出口(43)以及第一换热器入口(51)进入换热器(5)的过滤后的原料气进行热交换,以使过滤后的原料气吸热升温而被预热,而输出的加压后的原料气的所述另一部分放热降温、然后经由第二换热器出口(54)以及冷却器入口(31)进入冷却器(3);
预热后的原料气经由第一换热器出口(52)以及活性炭吸附床入口(61)进入活性炭吸附床(6),在活性炭吸附床(6)内将原料气含有的C5+烃脱除;
脱除C5+烃的原料气经由活性炭吸附床出口(62)以及颗粒过滤器入口(71)进入颗粒过滤器(7),以去除原料气含有的固体活性炭的颗粒;
颗粒过滤后的原料气经由颗粒过滤器出口(72)以及加热器入口(81)进入加热器(8),并在加热器(8)内加热,保证原料气的温度始终高于烃露点,防止原料气的温度降低而出现重烃凝结析出;
加热后的原料气经由加热器出口(82)以及第二压缩机入口(91)进入第二压缩机(9),并在第二压缩机(9)内加压;
经第二压缩机(9)加压后的原料气进入薄膜分离装置(10),以经过薄膜分离装置(10)的薄膜处理后获得截留气和渗透气,截留气为合格的二氧化碳纯度低的产品气,渗透气为合格的二氧化碳纯度高的产品气;
其中,油气分离塔(1)设置有滤网(15),滤网(15)通过过滤将原料气夹带的液态原油分离出并收集于油气分离塔塔腔(11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61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