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美白祛斑的中药组方提取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01041.1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4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民;王业秋;李孟;张明磊;陈晨;王帅;牟璐璐;牛春影;裴元元;杨柳;高海娜;党文军;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宁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9 | 分类号: | A61K36/8969;A61K8/9728;A61K8/9789;A61K8/9794;A61P17/00;A61Q19/02;A61Q19/00;A23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丛芳 |
地址: | 154007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美白袪斑 中药 提取物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组方提取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美白祛斑的中药组方提取物。本发明还涉及上述中药提取物在制备美白祛斑的药物制剂、保健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皮肤的自然美白,而颜面部显得尤为重要。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皮肤病,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局限性、不规则性皮肤色素改变,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色素沉着,呈蝶翅状,轻者为淡黄或浅褐色,点片状散布于面颊两侧,以眼部下外侧多发;重者呈深褐或浅黑色分布于面部。本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一般无任何自觉症状,病程顽固,严重影响患者美观,给患者精神和生活方面带来诸多烦恼和痛苦。
黄褐斑发病机理复杂,黑素过多是其核心病理表现。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迄今未明,一般认为与黑素代谢异常、内分泌失调、妊娠、口服避孕药、遗传因素、氧自由基、紫外线照射、酪氨酸酶功能障碍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内分泌失调、遗传、紫外线照射等造成的皮肤黑素代谢异常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
现代医学治疗黄褐斑主要包括使用避光剂(如氧化锌、二氧化钛等),系统使用维生素类、止血环酸、褪黑素等;但基本以局部外用化学脱色为主,如氢酮、壬二酸、曲酸、谷胱甘肽、消炎痛、维甲酸、酚类化合物、皮质内固醇等;还有化学剥脱角质层或化学皮肤沙磨去除黑素及用染料激光破坏黑素颗粒等。可是,大多数方法因引起不均匀色素脱失、毛细血管扩张、接触性皮炎等毒副作用或本身不稳定、疗效缓慢易复发,并有造成永久脱色和药源性褐黄斑之弊,而未能推广应用。
中医学将黄褐斑称作“黧黑斑”、“面尘”、“肝斑”等,《医宗金鉴》云:“黯如尘久怠暗,原于忧思抑郁而成”。对本病的症状又云:“初起色如尘垢,日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泽,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赤豆,大者似莲子、或长、或斜、或圆。与皮肤相平,妇女多有之”。认为肝、肾、脾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使脉络空虚不能上华于面,或瘀浊阻络,蕴结肌肤是黄褐斑发病的主要原因。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讲求内脏气血阴阳平衡,注重调整脏腑功能,治以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滋补肝肾,健脾养血。或内治为主、或外治为主,或内外治并用。中药治疗黄褐斑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太平圣惠方》、《千金方》等古典医籍中就明确记载了能够“祛面黑,好颜色”的方药。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黄褐斑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具有突出整体调节、疗效稳定、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疗效比单纯用西药治疗要好。但是,中药治疗黄褐斑仍存在疗效缓慢、治愈率不高、疗程较长、长期服用中药不方便等缺点,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
总之,中西医治疗黄褐斑的药物和手段比较多,但或因疗效过于缓慢、或因不良反应太多,一直未有一种疗效显著、安全、公认、令医患都满意的治疗方案,这与临床实际需要极不相符。因此,寻找组方合理、疗效确切的中药组方,并通过现代中药提取技术制备成高效、安全的中药美白祛斑提取物,已成为目前中医药美容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和黑色素生成抑制作用的中药组方提取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药组方提取物在制备美白祛斑的药物制剂、保健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美白祛斑的中药组方提取物,所述中药组方提取物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无根藤4-6份、古山龙4-6份、桃仁2-4份、石菖蒲2-4份、红豆越橘2-4份、山莓2-4份、茯苓2-4份、远志2-4份、玉竹1-3份、人参1-2份。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美白祛斑的中药组方提取物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无根藤5份、古山龙5份、桃仁3份、石菖蒲3份、红豆越橘3份、山莓3份、茯苓3份、远志3份、玉竹2份、人参1份。
以上组成是按重量作为配比的,在生产时可按照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为单位,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的生产可以以毫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者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重量配比的比例不变。
以上组成中的中药原料,尤其是臣药和佐药,可以以被适当的具有相同药性的中药替换,替换后的中药制剂其药物作用不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复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前面提到的中药原料的种类和配比称取各药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宁,未经张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10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配方
- 下一篇:一种延寿药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