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然物中脂性药物的超临界萃取/胶束化一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86337.0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1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焦真;樊文景;王秀东;王梓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27 | 分类号: | A61K9/127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 物中脂性 药物 临界 萃取 胶束 一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临界萃取/胶束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天然物中脂性药物的超临界萃取/胶束化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超临界流体,尤其是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由于具有廉价、无毒、无腐蚀性、较低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医药领域,鉴于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具有的操作温度低、无有机溶剂残留、易于放大等特点,近年来其应用获得了飞跃式发展。
在各项基于超临界流体的技术中,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天然物中的有效成分是最为成熟的技术之一,目前,天然物中脂性药物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已被广泛报道,各种成套设备也已用于实际生产。
在药物制剂领域,诸多具有较好抗肿瘤效果的药物由于极差的水溶性严重影响了其在临床使用中的疗效,因此,增溶这些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众多增溶方法中,采用两亲嵌段聚合物胶束作为给药载体由于在增溶药物的同时,具有延长药物半衰期、控制载药胶束的粒径、增强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等优势逐渐成为憎水性抗肿瘤给药体系最具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专利200810235050.2提出了一种采用水-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诱导制备两亲嵌段聚合物载药胶束的方法,该方法将脂性药物溶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后,将其注入两亲嵌段聚合物的水溶液,然后通过水-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诱导载药胶束形成。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然物中脂性药物的超临界萃取/胶束化一体装置,该装置能够将经萃取天然物后获得的溶有脂性药物的超临界流体直接注入溶有两亲嵌段聚合物的溶液中,利用水-超临界流体诱导技术制备聚合物载药胶束。本专利提出的装置综合了超临界萃取和水-超临界流体诱导聚合物胶束过程装置,利用本专利提出的装置进行的操作节省了天然药物从萃取到胶束化的中间步骤,强化了超临界流体的应用效率。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天然物中脂性药物的超临界萃取/胶束化一体装置,包括通过管线依次连接的超临界流体储存罐(2)、第二阀门(V2)、第二输送泵(P2)、第四阀门(V4)、萃取釜(3)、第九阀门(V9)、第三输料泵(P3)、第十一阀门(V11)、胶束化釜(4);还包括压力控制系统,所述萃取釜(3)和胶束化釜(4)通过管道并联连接在压力控制系统上,同时所述胶束化釜(4)通过管线连接有超临界流体释压控制系统。
优选的:所述压力控制系统包括通过管线依次连接的惰性气体储存罐(1)、第一阀门(V1)、第一输送泵(P1)、第五阀门(V5);所述萃取釜(3)与第五阀门(V5)之间设置有第七阀门(V7),而所述胶束化釜(4)与第五阀门(V5)之间设置有第十阀门(V10),且所述第七阀门(V7)和第十阀门(V10)相并联。
优选的:所述超临界流体释压控制系统包括通过管线依次连接的第十二阀门(V12)、缓冲罐(5)、流量控制器(6)。
优选的:所述的超临界流体为超临界二氧化碳。
优选的:所述的萃取釜(3)为耐压金属容器,在釜下底中心设有用于釜内流体搅拌的第一强力磁性搅拌器,在釜的上顶周边设置有第一温度控制装置、第一压力传感器、萃取物的进料口、萃取剂的进料口以及超临界流体进口,所述第四阀门(V4)设置于超临界流体进口上,而釜体底部设有萃取物出料口和萃取液出液口,所述第九阀门(V9)设置于萃取液出液口上;所述的胶束化釜(5)为耐压金属容器,在釜下底中心设有用于釜内流体搅拌的第二强力磁性搅拌器,在釜的上顶周边设置有第二温度控制装置、第二压力传感器、溶液进料口和超临界流体释放口,所述第十一阀门(V11)设置于溶液进料口上,而第十二阀门(V12)设置于超临界流体释放口上;釜体底部设有溶液出料口,该溶液出料口上设置有第十三阀门(V13)。
优选的:所述萃取釜(3)、胶束化釜(5)的表面均设置有保温层。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天然物中脂性药物的超临界萃取/胶束化一体装置,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63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笼式动态强制提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金刚烷胺成品冷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