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空高压遥控裁枝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62351.7 | 申请日: | 201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9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存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存岩 |
主分类号: | A01G3/08 | 分类号: | A01G3/08;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62002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空 高压 遥控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裁枝工具,具体是高空高压遥控裁枝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电网已普及,但大部分高压电缆必须经过山岭、山河、和森林才能送到客户端,架设高压电缆均有对电缆下的树木进行清理,年久月深自然长高的树枝时而碰到高压线,导致高压电对地短路跳闸停电,更严重的的是雨天容易引起雷电,造成火灾直接危及人畜生命安全,给社会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
由于高压电磁辐射35千伏~110千伏,人体在8米以外作业才是安全,若能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又确保人员的安全并能对高压线下的树枝进行修剪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需停电、安全的高空高压遥控裁枝工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高空高压遥控裁枝工具,包括接收器、电机、第一扇叶齿轮、第二扇叶齿轮、T型推杆、护架、活动卡杆与锯片,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第一扇叶齿轮,第一扇叶齿轮与第二扇叶齿轮紧密吻合,且第一扇叶齿轮、第二扇叶齿轮与T型推杆连接,T型推杆上还设有锯片;T型推杆上还设有护架,护架上设有活动卡杆,活动卡杆为弧形形状,接收器安装在电机的一侧并与电机连接;还包括遥控发射器,用于遥控本装置,且遥控发射器射出的指令信号给接收器接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遥控发射器的电路包括编码器IC1、电阻、电容、电感与3V直流电源,编码器IC1的18脚通过连接3V直流电源的正极,编码器IC1的17脚通过电阻R22分别连接电容C21与三极管Q21的基极,电容C2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2、电感L22,电容C22分别连接三极管Q21的集电极、电感L21,电感L22的另一端与电感L21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且通过电感L23连接3V直流电源的正极,三极管Q21的发射极连接3V直流电源的负极,解码器IC1的16脚通过电阻R21连接编码器IC1的15脚组成稳频电路,编码器IC1的14脚通过开关K1连接3V直流电源的负极,IC1的1脚-8脚任意一脚接地都能组成一个地址码,编码器IC1的9脚连接3V直流电源的负极;3V直流电源供电,按通3V直流电源后按下开关K1,由编码器IC1发出一个脉冲信号,经分压电压电阻R22送至由三极管Q21、电容C21、电容C22、电感L21、电感L22组成频率为4.33MHz的三点振荡器,由电感L23发射信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接收器的电路,包括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3、解码器IC2、三极管、电阻、电容、光耦合器IC4与MOS场效应管Q6,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3为接收器提供5V工作电压,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3的一端分别连接电源的正极、电机的B端与光耦合器IC4的8脚,另一端分别连接解码器IC2的18脚与电阻R14,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3还有一端接地,MOS场效应管Q6的D极连接电机的A端,S极连接电源的负极,MOS场效应管Q6的D极通过二极管D2连接MOS场效应管Q6的S极,MOS场效应管Q6的G极端通过电阻R16连接光耦合器IC4的7脚,光耦合器IC4的7脚还通过电阻R15、二极管D1连接电源的负极,光耦合器IC4的3脚连接电源的负极,光耦合器IC4的2脚连接电阻R14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且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3连接解码器IC2的17脚,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解码器IC2的9脚连接电源的负极,解码器IC2的15脚通过电阻R12连接解码器IC2的16脚,解码器IC2的14脚通过电阻11分别连接电阻R10、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解码器IC2的18脚、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3,解码器IC2的18脚还分别连接电阻R8、电阻R7、电阻R6与电阻R4,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9分别连接电阻R8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7与电容C8,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电阻R5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6与电容C7,电容C7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连接电源的负极,电容C6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分别连接电阻R4、电感L3,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1、电容C2、电阻R2与电容C5,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与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感L1、电容C2、电容C2,电感L1、电容C2并联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感L2,电感L2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电容C2连接电源的负极,其中电阻R1、电容C2并联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存岩;,未经杨存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23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