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动压气膜复合叶尖密封装置及其密封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57913.9 | 申请日: | 2015-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9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 发明(设计)人: | 许万军;杨建刚;李新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1D11/08 | 分类号: | F01D11/08;F04D29/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念 |
| 地址: | 2100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压气 复合 叶尖 密封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密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动压气膜复合叶尖密封装置及其密封方法,适用于透平机械、压缩机等叶轮机械,特别适用于工作在高压差、高转速、高温环境下的叶轮机械。
背景技术
叶轮机械(蒸汽/燃气透平、航空发动机、压缩机等)动叶与缸壁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为避免摩擦,两者之间必须留有一定间隙。介质在叶片通道内流动时,从压力面到吸力面的压差促使一部分流体流进叶顶间隙,形成泄漏流。射流涡、工质在叶顶和端壁壁面处的摩擦以及混合使得工质熵增大,造成工质作功能力降低。泄漏流在沿着叶片吸力面的角落处形成干涉主流流动的泄漏涡,引起下游的不稳定性,增大叶片换热的复杂性以及气动损失。泄漏流和泄漏涡还会产生流体激振力,对叶轮机械的安全运行产生很大危害。
为了减小泄漏流的危害,人们在传统叶尖梳齿密封基础上提出了很多新的密封型式,如:蜂窝、刷式、柔片、指尖密封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尽管如此,这些密封型式普遍存在低泄漏量和高耐磨性之间的矛盾,无法满足叶轮机械在越来越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对气动性能和密封部件性能、寿命的苛刻要求。随着透平、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叶尖密封的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劣,呈现“三高”的典型特征,即:高压差、高转速和高温环境。例如,汽轮机高压区介质压力达到24 MPa~28 MPa,叶尖处相对滑移速度达到300 m/s以上,这对密封的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改进优化叶尖密封或提出新叶尖密封方法进一步抑制泄漏流,是推动叶轮机械发展的重要手段。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动压气膜复合叶尖密封装置及其密封方法。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自适应动压气膜复合叶尖密封装置,包括转轴、设在转轴上的动叶、设在动叶上的动环、设在动环下方的围带、气缸以及设在气缸内的静环;所述静环通过弹簧固定在气缸内壁,静环下方设有一密封圈与气缸内壁实现气膜密封,静环与动环之间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静环与动环间隙配合的端面上包括一组螺旋槽、与螺旋槽相间布置的密封台以及密封坝。气膜密封静环开设有螺旋形凹槽与密封台和密封坝配合,用于提高气膜刚度及静环跟随性。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动环为梳齿密封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适应动压气膜复合叶尖密封方法,利用围带上动环的端面与静环配合实现自适应气膜密封,工作状态,转轴向一个方向膨胀,弹簧被压缩,动环和静环之间形成自适应气膜气膜密封与梳齿密封同时抑制泄漏流;启动和关闭状态,梳齿密封抑制泄漏流,气膜密封不起作用。
自适应动压气膜复合叶尖密封方法,包括气膜密封和梳齿密封两部分,结构包括:围带上的梳齿密封齿,与密封齿配合的静环,设在气缸与静环的柔性弹簧及O型密封圈。利用围带上梳齿密封齿的端面与静环配合实现自适应气膜密封。工作状态,气膜密封与梳齿密封同时抑制泄漏流;启动和关闭状态,梳齿密封抑制泄漏流,气膜密封不起作用。
气膜密封组件在梳齿密封两端对称安装,工作时转轴向一个方向膨胀,则对应侧的气膜密封起作用。当出现异常情况,如甩负荷、水击等情况,转轴向另一个方向膨胀,则对应侧的气膜密封起作用。冷态时,动叶位于气缸中部,气膜密封动静环之间预设间隙,不存在摩擦及开启力。
有益效果: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备以下优点:
(1)转速越高、压差越大,气膜越容易形成,特别适用于高压差、高转速、高温环境下的叶轮机械。
(2)叶尖间隙具有自适应跟踪轴向扰动变化能力,气膜间隙只有常规梳齿密封间隙的5%~10%左右,泄漏量小,能够提高叶轮机械的效率及稳定性。
(3)同时复合了梳齿密封和气膜密封的功能。机组启、停机阶段,可以依靠梳齿密封起作用;机组正常运行阶段,气膜密封和梳齿密封同时起作用,气膜密封作用更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适应动压气膜复合叶尖密封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静环气膜面展开结构图。
其中: 1是气缸,2是梳齿密封齿(动环),3是静环,4是弹簧,5是O型密封圈,6是围带,7是动叶,8是转轴,9是螺旋槽,10是密封台,11是密封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79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