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芽的闷黄和烘培新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40652.X | 申请日: | 2015-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2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华长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城市牯牛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4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的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黄芽的闷黄和烘培新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工艺制作的“黄芽”色黄,缺少光泽。近年来很多农户简化了制茶工序将黄芽制成了绿茶,失去了黄芽的特点。为提高黄芽的品质,首要改善的是茶叶的色泽、香气和滋味,现提供一种黄芽的闷黄和烘培新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黄芽色泽和香气的闷黄和烘培新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黄芽的闷黄和烘培新工艺,所述闷黄工艺包括初次闷黄和二次闷黄两个阶段,所述烘培工艺分四次烘培,具体为初烘—再烘—复烘—足火四道工序。具体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a、黄芽的闷黄:黄芽的闷黄工艺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当茶叶初烘至七成干时,在闷黄室微发酵5—8小时,当茶叶颜色浅黄绿时,复烘至8.5成干度时再放到闷黄室里放置25—35小时进行二次闷黄,待茶叶全部回绵时,再次烘制,使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在4%以内;
b、多次烘制、复火:分四次烘制完成,为初烘—再烘—复烘—足火四道工序,所述初烘为将茶叶经杀青理条后经履带式烘干机初烘至六成干,温度控制在110℃—120℃;所诉再烘为初烘后的茶叶在发酵室经过两次闷黄后,温度控制在100℃;所述复烘和足火为温度控制在90℃小火慢烘,时间间隔为2-3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精制的黄芽色泽嫩绿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比传统方式生产的黄芽色泽更好、香气更浓郁,有兰花的香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黄芽的闷黄和烘培新工艺,所述闷黄工艺包括初次闷黄和二次闷黄两个阶段,所述烘培工艺分四次烘培,具体为初烘—再烘—复烘—足火四道工序。具体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a、黄芽的闷黄:黄芽的闷黄工艺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当茶叶初烘至七成干时,在闷黄室微发酵5—8小时,当茶叶颜色浅黄绿时,复烘至8.5成干度时再放到闷黄室里放置25—35小时进行二次闷黄,待茶叶全部回绵时,再次烘制,使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在4%以内;
b、多次烘制、复火:分四次烘制完成,为初烘—再烘—复烘—足火四道工序,所述初烘为将茶叶经杀青理条后经履带式烘干机初烘至六成干,温度控制在110℃—120℃;所诉再烘为初烘后的茶叶在发酵室经过两次闷黄后,温度控制在100℃;所述复烘和足火为温度控制在90℃小火慢烘,时间间隔为2-3小时。
本实施例工艺方法的关键点控制:闷黄:第一次当茶叶初烘至七成干时,在闷黄室微发酵5—8小时,复烘至8.5成干度时再放到闷黄室里放置25—35小时进行二次闷黄,多次烘制、复火:具体为初烘—再烘—复烘—足火四道工序,温度分别控制在110℃—120℃、100℃、90℃、90℃,复烘和足火时间间隔在2-3小时。
实施例1:
取适量杀青后的初茶,放入烘干设备中初烘至七成干时,(初烘温度控制在在110℃)闷黄室微发酵6小时,再烘至8.5成干度时再放到闷黄室里放置30小时进行二次闷黄(再烘温度控制在100℃),最后将茶叶复烘和足火,(温度控制杂在90℃)时间间隔2-3小时,既制得色泽嫩绿明亮,香气浓郁持久的黄芽。
实施例2:
取适量杀青后的初茶,放入烘干设备中初烘至七成干时,(初烘温度控制在在110℃)闷黄室微发酵7小时,再烘至8.5成干度时再放到闷黄室里放置25小时进行二次闷黄(再烘温度控制在100℃),最后将茶叶复烘和足火,(温度控制杂在90℃)时间间隔2-3小时,既制得色泽嫩绿明亮,香气浓郁持久的黄芽。
经过新工艺实践和试验,现将实施例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表一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城市牯牛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桐城市牯牛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06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茉莉花微发酵茶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增氧揉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