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箱型梁的机械芯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31600.6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0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伟;徐忠祥;何敏芳;李玲俊;徐金晶;丰理勤;戴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晟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22 | 分类号: | B28B7/22;E01D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3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箱型梁 机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混凝土预制箱型梁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箱型梁的机械芯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预制桥梁梁板时候,为了造成空心,必须在梁体内安放一个芯模,待混凝土浇筑成型之后,再将芯模拆出来,而拆型模往往是一项很麻烦的工作,因为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会将芯模粘牢,而且混凝土凝固的过程还会膨胀,挤压芯模,增大混凝土的粘结力。目前拆芯模的做法是,安排工人爬进芯模内,松螺丝、拆分芯模,然后用卷扬机将芯模拉出来,芯模内部不仅空间狭小不便于作业,而且温度经常高达50摄氏度,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而工人却需要在里面至少作业30分钟时间,因此拆芯模的工作会给产品带来较多的成本。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箱型梁的机械芯模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箱型梁的机械芯模结构,包括第一骨架、第二骨架、第三骨架、第四骨架、第五骨架、第六骨架、第七骨架、第八骨架、第一拉头、第二拉头、第三拉头、第四拉头、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块、第一拉杆、基座、第二拉杆、第三拉杆、第四拉杆、第五拉杆、第六拉杆、第七拉杆和第八拉杆;所述第二骨架和第三骨架一端分别与第一骨架连接,且还分别通过第一拉杆连接设置于基座上的第四拉头;所述第四骨架和第五骨架上各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杆、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穿过第二导向块,一端固定在基座上;所述第二导向杆穿过第一导向块,一端固定在基座上;所述第六骨架和第七骨架一端分别与第八骨架连接,且与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三拉头分别通过第八拉杆和第七拉杆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四骨架和第五骨架上下端均通过拉杆与基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导向杆和第一导向杆分别穿过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整个芯模结构中间的基座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所述第二骨架和第三骨架及第六骨架和第七骨架连接处为转动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四拉头、第一拉头、第二拉头和第三拉头在基座内为滑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箱型梁的机械芯模结构,当需要组装芯模的时候,将面板贴在骨架上,然后推动拉头,拉头推动拉杆,进而使骨架张开,组成一段芯模,然后将多段同样的芯模首尾相接就组成了混凝土预制箱型梁的芯模;当可以拆模的时候,只需要反向拉动拉头,拉头带动拉杆进而收缩芯模,就可以使芯模和混凝土分开,进而将芯模拉出箱梁。因此可以避免人工钻入芯模内部去拆卸芯模,降低了作业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使用时推动拉头撑开芯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10为本发明进行拆模时拉动拉头收缩芯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骨架1、第二骨架2、第三骨架3、第四骨架4、第五骨架5、第六骨架6、第七骨架7、第八骨架8、第一拉头9、第二拉头91、第三拉头92、第四拉头12、第一导向杆10、第二导向杆101、第一导向块11、第二导向块111、第一拉杆13、基座14、第二拉杆15、第三拉杆16、第四拉杆17、第五拉杆19、第六拉杆20、第七拉杆21和第八拉杆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晟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晟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16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