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辐射状管网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21651.0 | 申请日: | 2015-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9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吴东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光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353 | 分类号: | G01D5/353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41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射状 管网 监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辐射状管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辐射状管网监测系统进行监测;
所述辐射状管网监测系统,包括宽带激光光源(1)、光纤耦合器(2)、第一光纤反射装置(3)、光纤延迟线圈(4)、第二光纤反射装置(5)、第一相位调制器(6)、第二相位调制器(7)、第一光纤分路器(8)、第二光纤分路器(9)、波分复用器(10)、光接收装置(11)、采集器及计算机(12);
所述第二光纤反射装置(5)、光纤延迟线圈(4)、光纤耦合器(2)依次顺序连接,所述宽带激光光源(1)、第一光纤反射装置(3)、第一相位调制器(6)、第二相位调制器(7)、波分复用器(10)均与光纤耦合器(2)相连接,所述采集器及计算机(12)通过光接收装置(11)与波分复用器(10)相连接,所述第一相位调制器(6)、第二相位调制器(7)分别与第一光纤分路器(8)、第二光纤分路器(9)相连接;
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8)、第二光纤分路器(9)的分线端分别连接若干个光纤光栅;
辐射状管网监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宽带激光光源(1)中的连续光入射到光纤耦合器(2)中,形成的K种光路途径;
S2,每种光路途径对应波分复用器(10)的每一个波长端口,每一个波长端口发出的信号光经光接收装置(11)放大后进入采集器的采集通道,根据采集通道编号定义监测的所有管线顺序;
S3,K种光路途径中产生有效干涉的光路途径为L种,对L种有效干涉的光路途径计算光强的实时变化函数;
光强的实时变化函数计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设激光入射功率为P0,考虑到光器件的插入损耗和光纤的衰减损耗,设总的衰减参数为a,由于光接收装置(11)滤掉干涉光强直流量,则形成的干涉光强交流量P(t)为:
P(t)=aP0{cos[Δφ(t)+φ0]-cos(φ0)}
其中,φ0为光纤耦合器的相位偏置量;
Δφ(t)为外界对光纤的扰动造成的弹光效应导致的光干涉相位差;为瞬时相位变化率,n为光纤折射率,l为光纤延迟线圈长度,c为光速;则外界对光纤的扰动会引起干涉光强的实时变化;
S4,将光干涉相位差Δφ(t)作为实时监测管线环境周围扰动的数据量,依据光干涉相位差Δφ(t)的变化对辐射状管网进行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光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光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165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管式尿素传感器固定底座
- 下一篇:一种磁扭型磁电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