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全氨性体系从低浓度锌氨溶液中回收锌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14821.2 | 申请日: | 2015-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4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胡久刚;付明波;刘常青;陈启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C1/16 | 分类号: | C25C1/1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 | 代理人: | 刘擎天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全氨性 体系 浓度 溶液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品位锌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全氨性体系从低浓度锌氨溶液中回收锌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锌资源大多为难选难冶氧化矿或混合矿,具有碱性脉石含量高、矿物组成复杂、多金属共生和不易选别等特点,中低品位矿床占总储量的77.32%,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如云南省的锌储量中76.4%为氧化矿及复杂混合矿,锌平均品位为5.74%。采用传统的硫酸浸出处理低品位氧化锌资源存在浸出过程酸耗大、浸出液杂质含量高、净化除杂困难等问题,目前仅能利用含锌15%以上的矿石,资源利用率低于50%。氨浸可以从低品位含锌资源中选择性地提取锌,可有效提高锌的浸出率;同时,矿物中高含量的碱性脉石不溶于氨性溶液,可有效避免硫酸浸出时的耗酸问题,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浸出氧化锌资源的主要方法,但对于低品位氧化锌矿的氨性浸出液仍缺乏有效的后处理方法。
杨声海等(NH3-NH4Cl-H2O体系浸出低品位氧化锌矿制取电锌.过程工程学报,2008,S1,219-222.)采用多段净化工艺对锌氨浸出液除杂,然后直接在氨性溶液中电解回收锌,但上述流程缺乏对低浓度锌溶液进行有效富集的方法,只能处理含锌高于15%的中高品位氧化锌矿和锌二次资源,才能获得可以直接氨性电解的高浓度锌电解液,资源利用率低,而且净化除杂过程复杂。对此,陈启元等(Synergistic extraction of zinc from ammoniacal ammonia sulfate solution by a mixture of a sterically hinderedβ-diketone and tri-n-octylphosphine oxide(TOPO),Hydrometallurgy,2010,105(3-4):201-206)采用溶剂萃取对氨性浸出液中低浓度锌进行有效富集,为了与传统的硫酸体系锌电解流程衔接,他们采用硫酸反萃有机相,使锌富集到硫酸溶液中进行电解;虽然可以获得电解锌,但该工艺同时存在“浸出-萃取”过程的碱循环与“反萃-电解”过程的酸循环,使其流程更加复杂,酸碱难以达到平衡,增大了氨耗和酸耗,同时会产生大量废液,带来很大的环境压力。如果将低浓度锌氨溶液直接富集为高浓度锌氨溶液,然后进行氨性电解,不仅可以实现全氨体系短流程回收低浓度锌氨溶液并获得金属锌,而且氨溶液在全流程的循环可使废水排放量大大减少。然而,基于全氨性体系的低浓度锌回收方法至今仍未获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可以同时在氨性体系进行萃取和反萃的方法,现有方法中针对氨性溶液中锌的萃取体系基本上均采用含100-180g/L的硫酸溶液进行反萃,本发明通过对萃取-反萃过程溶液组成及参数的合理调节,可有效实现全氨体系回收低浓度锌离子的短流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降低,环保,体系中的溶液均能够循环使用,废水排放量大大减少的通过全氨性体系、从低浓度锌氨溶液中回收锌含量小于2.5g/L的低品位锌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
一种通过全氨性体系从低浓度锌氨溶液中回收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萃取:使用萃取剂从含低浓度锌离子的氨性溶液中萃取低浓度锌离子,获得负载锌的有机相和萃余液,萃余液返回用于氨性浸出;
(2)反萃:使用氨性反萃溶液反萃负载锌的有机相,实现锌离子的富集,得到氨反萃富集液和再生有机相,再生有机相返回步骤(1)中用于萃取;
(3)电解:直接电解氨反萃富集液,制得金属锌,剩余的电解贫液返回步骤(2)中用于反萃;
其中,步骤(1)中含低浓度锌离子的氨性溶液中锌离子浓度小于2.5g/L,总氨浓度为10-50g/L;
步骤(1)中萃取剂为1-苯基-4-乙基-1,3-辛二酮,萃取体系的初始pH值为10.5-12;
步骤(2)中的氨性反萃溶液为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碳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铵盐与氨水的混合液;氨性反萃溶液的pH范围为8.5-9.5;氨性反萃溶液的总氨浓度为50-80g/L;
步骤(3)中使用氨反萃富集液作为电解液,在电压为2.5-3.5V,电流密度为150-250A/m2的条件下电解。
步骤(2)的反萃过程中负载锌的有机相与氨性反萃溶液的体积比优选为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48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