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09478.2 | 申请日: | 2015-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5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 发明(设计)人: | 芦艳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雪雁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P25/02;A61K35/64;A61K35/646;A61K35/62;A61K35/648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266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面神经 麻痹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背景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麻痹,俗称“面瘫”,“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简称面瘫)。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多为单侧性,双侧同时发病的极少。起病急,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睑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本病为神经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最为常见。任何季节均可发病。面瘫轻者,并及时治疗,预后较好;面瘫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口僻”等,属“中风”范畴。
面神经麻痹的病因主要为“正气”相对虚于内,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所致,导致筋脉失养而致本病。
病理变化为患者在劳累和体力下降的情况下,正气相对虚于内,脉络空虚,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导致经络阻滞,气血痹阻经络,筋脉失养,而见口眼歪斜诸症。中医对面神经麻痹的辨证分型:
1、风邪入络型:每于晚间受风寒或受潮湿之后,次日晨起即发现面瘫,口眼歪斜,或有头痛,苔薄白,脉浮。证候分析:正气相对不足,脉络空虚,感受风寒之邪,侵袭头面,筋脉痹阻,故面瘫乃作,口眼歪斜;风寒之邪外束,故头痛,苔薄白,脉浮。治则:祛风活血,和营通络。
2、气血两虚型:口眼歪斜,日久不复,头晕乏力,纳差胃呆,心悸眼花,苔薄,脉细。
证候分析:正气不足,感受风寒之邪之后,经络阻滞,气血痹阻不利,筋脉失养,故口眼歪斜,日久不复;病久不复,致气血两虚,故头晕乏力眼花;血不养心,故心悸阵作;牌不健运,则纳差胃呆;苔薄,脉细为气血不足之征。治则:补益气血,祛风通络。
3、痰瘀互阻型:口眼歪斜,头痛,肢体麻木,头晕,神疲乏力,纳呆。舌质黯,苔薄腻,脉细滑或细涩。
证候分析: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人络,夹痰夹瘀痹阻经络,故口眼歪斜而致面瘫;瘀血阻络,清窍不利,故头痛肢麻;气血不足,故头晕,神疲乏力;健运失司坝u纳呆;舌质黯,苔薄腻,脉细滑或细涩为气虚血滞,痰瘀互阻之象。治则:益气活血,祛疾通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发明一种对面神经麻痹有较好治疗效果的中药,并且该中药要适应现代临床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依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和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重新配伍药材,发明一个全新的中药组方,并参考现代制药技术和制剂工艺,进一步调整组方各药材的用量,在保证药效的情况下将中药组方制成成品制剂,该制剂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最终形成的中药组方为(以重量份计):
肉桂7-17份、川芎9-21份、当归10-22份、蜈蚣5-8份、蝉蜕9-19份、钩藤11-23份、全蝎5-9份、水蛭4-7份、蜂房3-6份、川贝母8-20份、白术12-24份、黄芪12-26份、白及8-18份、黄连13-27份、天牛5-9份、防风10-20份、地龙11-23份、甘草8-14份。
实践过程中优选出来的两个具有最佳治疗效果的配比为:
优选1:肉桂12份、川芎15份、当归16份、蜈蚣6份、蝉蜕14份、钩藤17份、全蝎7份、水蛭5份、蜂房5份、川贝母14份、白术18份、黄芪19份、白及13份、黄连20份、天牛7份、防风15份、地龙17份、甘草11份。
优选2:肉桂13份、川芎17份、当归17份、蜈蚣5份、蝉蜕15份、钩藤18份、全蝎6份、水蛭5份、蜂房4份、川贝母13份、白术17份、黄芪18份、白及14份、黄连22份、天牛8份、防风16份、地龙18份、甘草12份。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为以下步骤:
(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肉桂、川芎、当归、蜈蚣、蝉蜕、钩藤、全蝎、水蛭、蜂房、川贝母、白术、黄芪、白及、黄连、天牛、防风、地龙、甘草等各味药材,分别粉碎,备用;
(2)将肉桂、川芎、当归、钩藤、川贝母、白术、黄芪、白及、黄连、防风、甘草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6-12倍重量的蒸馏水,浸泡12-24小时,回流煎煮1-5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4-9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3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65℃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浓缩液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雪雁;,未经王雪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94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