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热含碳的羽绒服面料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510109143.0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5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存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宏润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2 | 分类号: | D03D15/02;D01F9/12;B32B9/04;B32B27/02;B32B27/12;B32B27/36;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7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热 羽绒服 面料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羽绒服面料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发热含碳的羽绒服面料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羽绒服面料常选用经纬纱高密的丝绸、棉布、棉涤等织物,经轧压处理,使经纬纱之间的空隙缩小,再涂以高分子浆料,使之与织物形成交链的透明皮膜覆盖层,以封闭织物经纬间隙,在涂层浆料内加入氟磷树脂或有机硅类防水剂,使织物具有防露绒、防渗水的性能。也有采用密度较低的尼龙或者涤纶,在制作羽绒服的时候,在面料里侧添加防绒布,可以起到防绒的作用,防绒性能不错。缺点是,防绒布影响了羽绒服的柔软度,并起增加了整衣的重量。最重要的是如果使用的是低劣防绒布的话,羽绒服的透气性会大大降低,而且在洗涤之后,防绒布容易破损或结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热含碳的羽绒服面料制造方法,一种发热含碳的羽绒服面料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制造步骤为:
(1)碳素导电线的制作:将碳素机敏材质置于不锈钢容器中,充分搅拌均匀,采用浸轧法工艺,将纱线浸入不锈钢容器中浸透,然后通过轧辊液,进行烘干、焙烘;
(2)碳素导电织物的制作:采用机织的方法,将碳素导电线和导电丝纺织成碳素导电织物,将制造好的碳素导电织物烫平,采用聚氨酯对其进行压延复合,复合温度控制在140-160度,其外侧面复合一层纳米竹炭针织面料,其内侧面复合一层涤纶纤维;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烘干的温度为110-130度,时间控制在50-60s, 焙烘温度为140-180度,时间为60-90s。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碳素机敏材质的粘度为100-500mpa.s,含固量为30-70%。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轧辊液浓度为50-70%。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导电丝为铜导丝、镀银铜导丝、镀锡铜导丝中的一种,其直径为0.05-0.15mm,抗拉强度为200-500N/mm2。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采用机织时,经纱的排列方法是在10cm内导电丝应均匀分布5-20根,纬纱为碳素导电线,10cm内为16-30根。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热含碳的羽绒服面料制造方法,材料选用碳素机敏材质和导电线,发热升温快,无味无污染,效果好,同时其远红外发射率高达90%,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起到保健作用,采用的纳米竹炭针织面料具有抗菌除臭、吸附异味、吸湿排汗的功能。整个面料透气性好,防绒性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发热含碳的羽绒服面料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制造步骤为:
(1)碳素导电线的制作:将碳素机敏材质置于不锈钢容器中,充分搅拌均匀,采用浸轧法工艺,将纱线浸入不锈钢容器中浸透,然后通过轧辊液,进行烘干、焙烘;
(2)碳素导电织物的制作:采用机织的方法,将碳素导电线和导电丝纺织成碳素导电织物,将制造好的碳素导电织物烫平,采用聚氨酯对其进行压延复 合,复合温度控制在140度,其外侧面复合一层纳米竹炭针织面料,其内侧面复合一层涤纶纤维;
其中,所述步骤(1)中烘干的温度为110度,时间控制在50s,焙烘温度为140度,时间为60s,碳素机敏材质的粘度为100mpa.s,含固量为30%,所述步骤(1)中轧辊液浓度为50%,所述步骤(2)中导电丝为铜导丝、镀银铜导丝、镀锡铜导丝中的一种,其直径为0.05mm,抗拉强度为200N/mm2,所述步骤(2)中采用机织时,经纱的排列方法是在10cm内导电丝应均匀分布5根,纬纱为碳素导电线,10cm内为16根。
实施例2:
一种发热含碳的羽绒服面料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制造步骤为:
(1)碳素导电线的制作:将碳素机敏材质置于不锈钢容器中,充分搅拌均匀,采用浸轧法工艺,将纱线浸入不锈钢容器中浸透,然后通过轧辊液,进行烘干、焙烘;
(2)碳素导电织物的制作:采用机织的方法,将碳素导电线和导电丝纺织成碳素导电织物,将制造好的碳素导电织物烫平,采用聚氨酯对其进行压延复合,复合温度控制在150度,其外侧面复合一层纳米竹炭针织面料,其内侧面复合一层涤纶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宏润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宏润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91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