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牵引装置的生头方法及牵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04606.4 | 申请日: | 2015-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1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乾俊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1D7/00 | 分类号: | D01D7/00;D01D11/02;D01D11/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庞乃媛;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将吸枪放置在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将纱线挂到分纱导纱器上进行分纱,在给多个辊生头的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单纱缠绕的问题的牵引装置的生头方法。牵引装置(100)具有:输送从纺丝机(2)纺出的多根纱线(10)的多个辊(16、17、11、12),配置在辊(16、17、11、12)的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侧、具有多个引导构件的分纱导纱器(19~22),以及位于比上述辊和分纱导纱器(19~22)更靠上游侧的分纱导纱器(18)。首先将多根纱线(10)挂到分纱导纱器(18)上,然后沿纱线行走方向按顺序将多根纱线(10)挂到辊(16、17、11、12)。接着将多根纱线(10)分别挂到分纱导纱器(19~22)的多个引导构件上将多根纱线(10)分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多根纱线卷绕到安装在筒管支架上的多个筒管上的牵引装置的生头方法及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牵引从纺丝机纺出的多根纱线的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具备:设置在保温箱内的5个加热辊、分别设置在用来供多根纱线进入和送出保温箱内的2个缝隙附近的2个纱线输送辊、位于这些辊的下游侧的2个纱线输送辊、以及具有筒管支架等的卷绕部。从纺丝机连续地纺出的多根纱线被保温箱入口侧的纱线输送辊送入保温箱内,分别卷挂到5个加热辊上并被拉伸。在保温箱内被拉伸的多根纱线被保温箱出口侧的纱线输送辊向保温箱外送出。然后,多根纱线被更下游的2个纱线输送辊送到配置在其下方的卷绕部。被送到卷绕部的多根纱线分别卷绕到安装在筒管支架上的多个筒管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55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现有装置中,在纱线输送辊的送纱方向的上游侧设置用来将多根纱线分开成规定间隔的分纱导纱器。
并且,虽然专利文献1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上述那样的向各辊的生头和基于分纱导纱器进行的分纱以往按以下顺序进行。首先,操作者用吸枪保持多根纱线,将多根纱线悬挂到设置在保温箱入口侧的纱线输送辊的上游侧的分纱导纱器上,将各纱线分纱。此时,有时采用设置多个分纱导纱器、在这多个分纱导纱器之间改变纱线的排列方向的结构。
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在多个纱线输送辊的每一个的上游侧设置有分纱导纱器的结构中进行生头时,如下地进行。
首先,在将多根纱线挂到最上游的分纱导纱器上进行分纱后,操作者在单手抱着吸枪的状态下对设置在保温箱入口侧的纱线输送辊的上游侧的分纱导纱器一根根地进行生头作业。接着,对保温箱入口侧的纱线输送辊进行生头,然后对保温箱内的5个加热辊依次进行生头下去。在向加热辊的生头结束后,接着在保持单手持吸枪不变的状态下将多根纱线一根根地生头到设置在保温箱出口侧的纱线输送辊的送纱方向上游侧的分纱导纱器上,然后对保温箱出口侧的纱线输送辊进行生头。然后,再对下游的2个纱线输送辊依与上述同样的顺序在保持单手持吸枪不变的状态下将纱线一根根地挂到分纱导纱器上进行分纱,然后将纱线挂到纱线输送辊上。
像上述那样,操作者操作吸枪对各纱线输送辊和各加热辊生头下去。并且,如果在途中有分纱导纱器的话,则在单手抱着吸枪的状态下将纱线一根根地挂到分纱导纱器上进行分纱。即,操作者以抱着有重量的吸枪的不稳定的姿势反复进行将纱线一根根地挂到分纱导纱器上来进行分纱这样细致的作业。因此,该作业的工作负荷大、还很烦杂。而且,在将被分纱导纱器分纱过的纱线生头到高速旋转的加热辊、纱线输送辊上的情况下,由于生头途中纱线的行走不稳定,因此容易产生纱线缠绕到加热辊、纱线输送辊上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在将吸枪放置在规定位置上的状态下将纱线挂到分纱导纱器上进行分纱、不容易产生向多个辊生头过程中的纱线缠绕的问题的牵引装置的生头方法和牵引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未经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46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