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独酯化共聚酯生产组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98193.3 | 申请日: | 2015-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2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郑兵;章延举;邱增明;肖海军;葛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78 | 分类号: | C08G63/78;C08G63/183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景丰强 |
地址: | 3144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独 酯化 聚酯 生产 组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的生产装置,属于高分子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聚酯生产过程中,如PET聚酯切片,需要用到多种添加剂组分,每种添加剂具有特定的功能或功效,目前的做法是是将多种组分添加到一个打浆罐中进行打浆,当某种组分需要更换时,会产生大量的过渡料,转换的时间长,有些组分还相互影响,因此,存在材料浪费,转换效率低下及成品质量下降的问题。近年来,聚酯材料的生产装置越来越大,对企业来说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以改变现有的传统转换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组分更换便捷的单独酯化共聚酯生产组合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换时间短进而生产效率高的单独酯化共聚酯生产组合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品质量高的单独酯化共聚酯生产组合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独酯化共聚酯生产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酯化釜,连接有第一乙二醇回流机构;
第一浆料配制罐,通过一第一计量泵与前述第一酯化釜的进料端连接;
第一PTA储罐,通过一第一计量阀与前述第一浆料配制罐的进料端连接;
第一添加剂配制罐,通过一第二计量泵与前述第一浆料配制罐的进料端连接;
第一催化剂配制罐,通过一第三计量泵与前述第一浆料配制罐的进料端连接;
第二酯化釜,连接有第二乙二醇回流机构;
第二浆料配制罐,通过一第四计量泵与前述第二酯化釜的进料端连接;
第二PTA储罐,通过一第二计量阀与前述第二浆料配制罐的进料端连接;
第二添加剂配制罐,通过一第五计量泵与前述第二浆料配制罐的进料端连接;
第二催化剂配制罐,通过一第六计量泵与前述第二浆料配制罐的进料端连接;
第三酯化釜,连接有第三乙二醇回流机构,进料端与前述第一酯化釜和第二酯化釜连接;
第三添加剂配制罐,通过一第七计量泵与前述第三酯化釜的进料端连接;
预缩聚釜,连接有预缩聚真空机构并进料端与前述第三酯化釜连接;以及
终缩聚釜,连接有乙二醇蒸喷真空机构并进料端与前述预缩聚釜连接,出料端连接有熔体过滤器。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酯化釜、第二酯化釜、第三酯化釜、预缩聚釜及终缩聚釜中均设有搅拌器。
进一步,所述的预缩聚釜和终缩聚釜的出料口均设有输出泵。
进一步,便于混料充分,所述第三酯化釜的进料端包括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和第三进料口,前述的第一进料口与第一酯化釜连接,前述的第二进料口与第二酯化釜连接,前述的第三进料口与第三添加剂配制罐连接,并且,第一进料口位于第二进料口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的乙二醇蒸喷真空机构包括
三级蒸喷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喷射器、一级冷凝器、二级喷射器、二级冷凝器三级喷射器及三级冷凝器;
冷凝器,一端与终缩聚釜连接,另一端与前述的一级喷射器连接;
蒸发器,分别与前述的一级喷射器、二级喷射器及三级喷射器连接;
真空泵,与前述的三级冷凝器连接;以及
乙二醇收集槽,进液端分别与前述的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及三级冷凝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乙二醇回流机构包括工艺塔、回流冷凝器及回流泵,前述的回流冷凝器的进液端和进气端分别与工艺塔的出气端和回流端连接,前述回流泵则与工艺塔的出液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单独酯化,再进一步混合共聚的方式制备共聚聚酯,能使较难酯化的组分更充分的进行酯交换,更容易嵌入到缩聚的大分子链中,成品质量提高。同时组分更换方便快捷,不至于产生大量过渡料而增加生产成本,转换效率也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本实施例中的单独酯化共聚酯生产组合装置包括第一酯化釜11、第一浆料配制罐81、第一PTA储罐31、第一添加剂配制罐33、第一催化剂配制罐35、第二酯化釜12、第二浆料配制罐82、第二PTA储罐32、第二添加剂配制罐34、第二催化剂配制罐36、第三酯化釜13、第三添加剂配制罐37、预缩聚釜14及终缩聚釜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81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