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削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510097605.1 | 申请日: | 2015-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7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卢邦稳;刘长武;郭兵兵;刘德峰;黄常玲;高云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压 水射流 技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削坡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削坡方法。
背景技术
边坡包括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两种类型,其中自然边坡是指在自然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山体斜坡、河谷岸坡、海岸陡崖等,人工边坡是指在自然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山体斜坡、道路工程的路堑、河堤边坡,房屋、桥梁工程的基坑边坡,露天矿山的边坡,水利水电工程的运河渠道边坡,船闸、溢洪道边坡、引水隧洞进出口边坡、土石坝边坡及坝肩边坡等。
边坡工程中常常会涉及到削坡,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脚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目前,削坡经常采取人工或机械开挖的方法。但是,人工或机械开挖的方法常常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地质地形条件差,坡面施工困难;2、工程成本高,土石方体量大,人力物力耗费大;3、环境破坏大,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噪声污染和灰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削坡方法。该方法的主要原理在于构建高压水射流系统,借助高压水射流的能量对边坡岩土体进行切割、破碎并使其从边坡上剥离,而后剥离掉下的破碎岩土体与水混合成泥水混合物,并在水力作用下将泥水混合物从坡面进行搬运;通过在坡面设置排导设施,使泥水混合物可顺排导设施而下流至坡底;在沟底设置拦截过滤设施对泥水混合物进行拦截过滤并使泥水分离,将固体拦截和沉淀下来,固体而后通过机械运输的方式运走,将过滤出来的水经过处理后重新输送回高压水射流冲刷系统水源处循环利用或直接排掉;当然,条件允许下,也可以将泥水混合物通过排导设施直接排走并弃掉。
本发明所涉及方法通过高压水射流冲刷系统对边坡岩土体进行进行切割、破碎和剥离,并将其从坡面搬运至坡底,显而易见的是,岩土体被搬运至坡底后无论对其改造利用亦或是通过机械运输的方式运走都极为方便,从而实现高效、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削坡效果。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削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构建高压水射流系统及相关辅助设施。结合场地周边的地理地形地质情况,合理选择水源并合理布置高压水射流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清水池、泵站、输水设施、高压水枪等,并在坡面中设置排导设施进行排导以便泥水混合物可以顺畅流下,在坡底设置拦截过滤设施,而后合理设计削坡工作顺序。
二、操作高压水射流系统对边坡岩土体进行切割、破碎、冲刷并使其剥离。操作高压水枪,对准边坡岩土体进行水力冲刷,在高压水力作用下,岩土体会被切割、破碎并变成小碎块,在水力冲刷作用下,小碎块会从边坡剥离。
三、岩土体的搬运。破碎岩土体从边坡剥离后,与水混合成泥水混合物,在水力作用下泥水混合物进入排导设施并顺流而下流至坡底。
四、拦截过滤设施对泥水混合物进行拦截、过滤和沉淀。泥水混合物顺排导设施而下流至坡底,并在拦截过滤设施作用下实现泥水分离,分离出的水直接排掉或经处理后重新输送回高压水射流冲刷系统水源处循环利用,沉淀下的固体根据需要或改造利用或机械运输 另行处理。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将泥水混合物通过排导设施直接排走并弃掉。
优选的,根据岩土体性质合理设计削坡顺序。
优选的,清水池为高压水射流冲刷系统水源,其相对于边坡的高程应尽量高一些,以便提供较高水头。
优选的,根据实际工况的不同,高压水枪的流量、相应喷嘴以及射流有效射程等会有所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削坡方法应为以上步骤的循环进行,直至边坡削坡完毕。
显而易见的是,通过使用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削坡方法,较别的削坡方法更为节约人力物力,且更为便捷有效,可操作性更强,且更为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示意图。
其中,1、清水池,2、泵站,3、输水设施,4、高压水枪,5、待削的岩土体,6、边坡,7、排导设施,8、拦截过滤设施,9、回水设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一种优选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非仅仅限制于这一种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还涵盖了所涉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替换方式、改型、等效方式和其他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优选使用方法可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76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臂提升优先控制阀路结构及液压挖掘机
- 下一篇:高水位地基强夯施工方法